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訓練

  訓練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和輔導掌握某種技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當寵物狗的主人把他的狗當成人一樣與它說話、或者在網路視訊中看到寵物狗彷彿在對它主人說話時,你也許會在一旁竊笑。儘管狗能聽懂超過100個單詞,然而研究顯示狗並不能說人話、也不能像人類一樣真正理解這些單詞的複雜性。不過,新的研究發現,狗與人類的大腦對於發聲及對其他個體的情感處理的方式比我們過去預想得更接近。

  這一研究結果暗示了,雖然狗不能與我們討論相對論,但它們似乎確實有種方法來通過我們發出的聲音來掌握我們的意圖。

  為了比較人類與狗的大腦,匈牙利的MTA-ELTE比較行為學研究組的博士後研究者Attila Andics及他的團隊訓練了11只狗,讓它們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裝置下進行多次為時6分鐘的大腦掃描。之後研究者們對人類進行了同樣掃描,將二者進行對比。人與狗的測試組在接受掃描時都聆聽了200種狗與人的聲音,其中有哀嚎、歡笑與玩耍時的吠叫。

  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上,揭示了狗的大腦具有聲音敏感區域,且這些神經區域與人類大腦相似。人與狗都能夠用同一方式通過這一區域處理聲音及對其他個體的情感。當人與狗聽到積極情緒的聲音,例如笑聲時,這一區域的神經顯得更活躍,而聽到消極的聲音如哭聲或哀嚎時則表現相反。然而,人與狗對自己同類的聲音反應更為強烈。Andics稱,人與狗共存於各自非常相似的社會環境中,但人們尚不知道二者的大腦機制究竟是如何處理這些社會資訊的。

  這些引人注目的相似點有助於弄清楚哺乳動物進化歷史的關鍵時間點和階段。目前為止,研究者僅僅在人類和恆河猴的大腦中發現了聲音敏感區域,兩者的共祖生活在約3千萬年前。而人類與狗的共祖則生活在1億年前,當時這種哺乳類食肉動物的大腦大約只有雞蛋大小。這次的新發現暗示大腦的聲音敏感區域至少在此之前就已進化出來。在進化樹這一相同分支的其他哺乳動物也應當與狗和人一樣,擁有類似的大腦區域。

  寵物狗的主人們或許是對這項研究最感興趣的。約32000-18000年前人類馴化了狗,從那時起,狗便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Andics認為平行的聲音及情感的大腦敏感度或許是人與狗之間獨特的羈絆形成的原因之一。他說,這種相似度有助於解釋人與狗之間通過聲音的交流為何如此成功,而這也是狗為何與它們的主人的情感如此協調的原因。

  這樣看來,人們對它們的寵物狗說話其實一點兒也不傻。

  12、如何理解文章題目“人與狗的羈絆”?***2分***

  13、“雖然狗不能與我們討論相對論,但它們似乎確實有種方法來通過我們發出的聲音來掌握我們的意圖。”這句話中的“似乎”與“確實”是否矛盾?請說明理由。***3分***

  14、文章第3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15、“目前為止,研究者僅僅在人類和恆河猴的大腦中發現了聲音敏感區域,兩者的共祖生活在約3千萬年前。”一句中,加點的“僅僅”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答案:

  12、人與狗的溝通。

  13、不矛盾。研究顯示狗並不能說人話、也不能像人類一樣真正理解這些單詞的複雜性。不過,新的研究發現,狗與人類的大腦對於發聲及對其他個體的情感處理的方式比我們過去預想得更接近。這樣狗就能通過我們發出的聲音來掌握我們的意圖,所以用“確實”。但這項研究還不是權威的結論,還不敢完全肯定,所以用“似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4、作比較。將人和狗進行實驗比較,揭示了狗的大腦具有聲音敏感區域,且這些神經區域與人類大腦相似。人與狗都能夠用同一方式通過這一區域處理聲音及對其他個體的情感。通過對比實驗使文章更加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15、不能。“僅僅”表限制,說明只是在人類和恆河猴的大腦中發現了聲音敏感區域,如果刪掉,就變成了在其他動物裡也有可能發現聲音敏感區域,這樣說明就不嚴密了。

  ***二***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雲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出一道彩色光環。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紫外紅,而光環剛好相反,是外紫內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對“暈”進行了觀察和記載。遠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暈”字出現。到了西周,“暈”便正式作為天象被記錄下來。而歐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關於“暈”的詳細記載,比我國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們雖然很早就注意到了這種美麗的光象,但對它的成因作出科學的解釋,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頓做了一個很簡單的但對後來科學發展影響很大的實驗。他讓一束陽光透過三稜鏡,結果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七色彩條。這使人類第一次認識到,陽光原來是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當它們通過三稜鏡時,由於波長、折射角不同,才顯示了各自的本色。這一發現,給“暈”的科學解釋打下了基礎。

  ④探空資料表明,那白如蠶絲的雲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體狀的小冰晶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體不相鄰的邊延長,實際上就是三稜柱體。所以,六方柱體狀的冰晶就像三稜鏡一樣,能把陽光分成七色彩條。當無數兆億小冰晶被陽光照射後,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來,便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暈環。

  ⑤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為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於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統計,在1980天中就曾出現過1052次“暈”,“暈”後兩天內出現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佔80%。

  ⑥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當“暈”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內***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會出現風或雨;當“暈”的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

  ⑦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瞭解並利用它來觀測風雲,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是從哪兩方面來說明暈和彩虹的不同的?***2分***

  2.第⑥段除了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外還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2分***

  答案:

  1.***1***鮮亮的程度 ***2***色彩的排列

  2.分類別 條理清晰地說明了不是所有的“暈” 都是風雨之兆***或答“短暈兆風雨,長暈天不變”等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