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正確用藥方法

  當前,一些家長一旦發現小孩有臉紅、全身發燙的現象就認為是發燒的前兆,會慌忙給孩子吃退燒藥,希望能把“發燒”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有時候可能是虛驚一場。是各位家長需要了解的,都有哪些呢?

  

  正確量體溫,家長做對了嗎?

  小孩的體溫是其身體狀況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之一,有的家長習慣於用手或者自己的額頭去感覺孩子是否發燒,這樣做十分不科學,不利於準確診斷小孩病情。一般來說,覺察到小孩發燒時,可以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這樣可以細緻、準確地掌握病情。但如何正確的量體溫呢?家長不妨試著掌握如下幾種科學的量體溫方法。

  腋下測溫法:可用口表。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將水銀頭放在腋窩中間,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如腋下有汗要擦乾,一般測量5-10分鐘左右即可讀數。

  肛門測溫法:肛門測溫要使用肛表。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頭上抹一點石蠟油或食用油,讓孩子側躺在大人膝上,將表從肛門輕輕插入2~2.5cm。家長可以和寶寶說說話,不要讓他感到緊張,3分鐘後拿出,用紙巾擦乾淨並讀數。

  在此前提下,如果發現寶寶的腋溫超過37.5℃,就意味著寶寶已經發燒了,如果寶寶的體溫低於38.5℃,專業兒科醫師建議家長可在家為孩子進行適當的物理降溫,如溫水拭浴或使用退熱貼,比如迪爾諾退熱貼。

  小孩發燒何種情況需用藥?

  家長需要了解的是小孩發燒本身不是病,它代表著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的正常反應,如果小孩發燒的情況不是特別嚴重,急於服用退燒藥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人體自衛本能。但須強調的是,如果是高燒或持續發燒就要引起重視,因為高燒、持續高燒很可能會破壞人體健康組織細胞,損害自身肌體,因此需要儘快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退燒。

  一般來說,小孩發燒體溫在38.5℃以上,就要選擇藥物退熱。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有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藥物。針對小孩發燒,專業醫師普遍使用的就是世衛組織和美國FDA唯一共同推薦的布洛芬,這是因為布洛芬較之其他退燒藥更安全、療效更好,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等各大型城市中,90%的三甲醫院選用布洛芬作為首選的兒童退熱用藥。

  對於兒童而言,布諾芬的混懸液劑型應用最為普遍,目前以武漢人福藥業出品的迪爾諾布洛芬混懸液最為常見,這種布諾芬混懸液比片劑、膠囊劑和顆粒劑等劑型計量更準確,可避免兒童服藥量時過多或過少,此外這種布諾芬混懸液中布洛芬顆粒分佈均勻,對兒童胃腸道刺激弱,作為專業的小兒退燒藥,迪爾諾布洛芬混懸液由於順應性不錯,已為不少兒童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迪爾諾布諾芬混懸液在藥品包裝上採用了壓旋蓋的設計,可確保混懸液不受汙染,防止孩子誤服,稱得上是一項人性化的舉措。

  兒科醫師溫馨提示:在用退燒藥或其他科學方法給孩子退熱的同時一定要勤量孩子體溫。如果仍沒有退熱跡象,要找醫生進一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