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養草莓怎麼養草莓的主要價值

  很多朋友購買過草莓種子,想要在家室內養殖草莓,那家養草莓需要什麼技巧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家養草莓的養殖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家養草莓的養殖方法

  光照:草莓喜光,要給予充足的光照,否則植株生長旺盛而開花稀少。

  澆水:肥水充足,才能花多果大,減少無效花。花盆要放在通風向陽處,盆土經常保持溼潤為宜。

  盆土: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種在地裡,注意不要用以前種過馬鈴薯的土,因為草莓容易感染上馬鈴薯上的一種病菌。

  施肥:四季草莓1年多次開花結果,營養消耗多,要加強養分補充。早春草莓萌芽後,每隔10天施一次液肥,至開花前更要勤施肥水,並保持土壤溼潤。

  溫度:一般盆栽草莓要求溫度為20-25℃,冬季室溫保持在15℃以上。

  苗木管理:盆栽草莓應加強植株管理。一是適時疏蕾、摘葉、摘除匍匐莖。即將無效的高層次花,在花蕾分散期適量疏除。去除老葉、殘葉、病葉和多餘匍匐莖,以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果實質量。

  換盆:由於培養土中的養分在頻繁的澆水中會淋洗掉,2到3年後,培養土中的養分已嚴重缺乏,這時就需及時換盆。倒盆前停止澆水,讓土壤幹縮與盆壁分離,以便倒出培養土。土團倒扣出來後,削去培養土四周2到3釐米厚的老根,將有機肥與土壤拌勻過篩填充底部。再帶土團上盆,周圍再加入肥土填充,澆1次透水。

  草莓的繁殖方法

  種子

  種子繁殖多用於遠距離引種或培養草莓的實生苗來選育新品種,也可用於庭院綠化鮮食兼用型種植。於5-6月果實採收時,選取發育良好、充分成熟的果實供採種用。削下果皮,放入水中,洗去漿液,撈出晾乾;或把削下的果皮直接晾乾,然後揉碎,果皮與種子即可分離。

  播種育苗多在翌春進行,但也可在採集種子的當年7-8月進行。播種前先備好廣口泥瓦盆,填人細碎營養土,壓平,種子提前8-12小時浸泡,待膨脹後撒播在土壤表面,再用篩子均勻篩上厚度為0.2釐米左右的細沙土覆蓋。為使土壤既含有足夠的水分,又能保持疏鬆,以利於種子生根發芽,可把播種後的泥瓦盆置於淺水池內,待水慢慢滲溼盆裡的土壤後取出,再覆蓋塑料薄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後適當間苗,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帶土移栽在小花盆裡。適應一段時間後,再帶土移栽到繁殖苗圃。

  分株

  分株繁殖分為兩種,一是根狀莖分株,另一種是新莖分株。

  根狀莖分株

  在果實採收後,及時加強對母株的管理,適時進行施肥、澆水、除草、鬆土等,促使新莖腋芽發出新莖分枝。當母株的地上部有一定新葉抽出,地下根系有新根生長時,挖出老根,剪掉下部黑色的不定根和衰老的根狀莖,將新的根狀莖逐個分離,這些根狀莖上具有5-8片健壯葉片,下部應有4-5條米黃色生長旺盛的不定根。分離出的根狀莖可直接栽植到生產園中,定植後要及時澆水,加強草莓種植管理,促進生長,第二年就能正常結果。

  新莖分株

  除了根狀莖分株方法外,也可培育母株新莖苗結果。方法是:把第一年結果的植株,在果實採收後,帶土坨挖出,重新栽植在平整好的畦內。畦寬70釐米,可栽2行,行距30釐米,行內每隔50釐米挖一穴,每穴栽兩株苗。經一個月後,母株上發出匍匐莖,當每株有2-3條匍匐莖時,掐去莖尖,促使母株上的新莖苗加粗。去匍匐莖要反覆進行。這樣栽植的2年生苗,每穴至少可分生4-6個新莖苗。新莖上著生的花序,加上新莖苗周圍匍匐莖上的花序,比單純栽匍匐莖的花序要多1/3以上,產量也有顯著提高,而且還節省秧苗土地和勞力。果實採收後,把3年生草莓苗去掉,結一年果的2年生苗還可以利用。

  草莓的主要價值

  營養

  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PP、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鞣酸、天冬氨酸、銅、草莓胺、果膠、纖維素、葉酸、鐵、鈣、鞣花酸與花青素等營養物質。

  尤其是所含的維生素C,其含量比蘋果、葡萄都高7-10倍。而所含的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胡蘿蔔素、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蘋果、梨、葡萄高3到4倍。

  保健

  保護視力

  草莓中富含豐富的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可緩解夜盲症,具有維護上皮組織健康、明目養肝,促進生長髮育之效。

  助消化、防便祕

  草莓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促進胃腸道內的食物消化,改善便祕,預防痤瘡、腸癌的發生。

草莓的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