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文化強縣建設工作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縣委、縣政府充分醞釀後決定召開的。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落實省市文化強省、文化強市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的文化強縣工作,推動全縣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為開好這次會議,縣委、縣政府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文化強縣戰略實施綱要》和《文化產業振興實施綱要》,剛才**同志還進行了專題說明。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建設文化強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前,文化已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為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願望。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必須把文化強縣建設上升到戰略高度。

首先,建設文化強縣是大勢之所趨。全球化是經濟和文化相互推動、共同作用的過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將成為全球化發展的伴隨狀態和必要條件。國家與民族間的競爭,最終的競爭還是文化的競爭,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順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就必須大力發展民族本土文化。從國家戰略來看,黨的十七大將文化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文化建設事關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政治建設的理論根基和思想保證,事關和諧社會的構建,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思想文化滲透,極力推行其意識形態新戰略、兜售其價值觀,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從地方實踐來看,文化在社會發展中始終擔當導向和推動重任。忽視文化的發展,既使在一定時間段內實現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只會是“經濟巨人”與“文化沙漠”結合下的畸形發展。為此,省委提出富民強省戰略,強調要著力建設“三個強省”,即經濟強省、文化強省和教育強省。沿海廣東、浙江等一些率先發展的省份,在建設經濟強省的同時,也先後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實現“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的階段性目標,科技是動力,教育是基礎,文化是靈魂。我們必須把建設文化強縣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其與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其次,建設文化強縣是發展之所需。文化就是生產力文化,文化就是競爭力,“軟實力”就是發展的“硬功夫”。“哪裡有文化,哪裡早晚就會出現經濟繁榮,而哪裡出現經濟繁榮,文化就更快地向哪裡轉移”。文化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產業屬性;既能夠創造精神財富,產生社會效益,又能夠創造物質財富,產生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已佔GDP的30%以上。美國視聽產品出口額高達2000億美元,僅次於航空航天業。文化競爭力已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有利於樹立富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形象,擴大影響力;有利於提升人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淨化和優化人文環境,增強吸引力;有利於提升區域經濟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形成輻射力。因為文化具有“反經濟週期調節”作用。文化在經濟困難時期具有撫慰心靈、調節情緒、振奮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往往能蓬勃發展。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好萊塢”、“百老匯”的崛起,以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文化產業的逆勢上揚,都說明經濟困難時期往往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可以說,在當前文化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誰能充分釋放文化價值潛能,誰就能充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誰就能搶佔未來競爭的制高點。只要我們加快建設文化強縣,就一定能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激烈競爭中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招,搶佔發展先機,實現率先發展。
第三,建設文化強縣是群眾之所盼。建設文化強縣,與群眾生活聯絡緊密,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期望值大。因為文化強縣,既是富民強縣總體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這一總體戰略的重要保證。在富民強縣中,富民,既包括物質上、經濟上的富,也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的富;強縣,既包括經濟上的強,也包括文化上的強。它蘊含著廣大幹部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幸福指數看文化”,加快文化強縣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縣的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已進入了文化消費大幅提升的階段,這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它寄託著廣大幹部群眾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實現自我價值,需要良好的思想素質、文化水準、專業素養,而這些都必須通過文化的薰陶、影響來提升,通過“文化人”來實現。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執政為民的高度,高度重視和抓好文化強縣工作,堅決摒棄文化強縣工作是“軟指標”、“虛功夫”的錯誤認識,糾正文化強縣“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錯誤作法,以文化強縣建設的實效惠利於民、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