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性格形成的原因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懶惰性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那麼,是什麼?孩子怎樣同懶惰性做鬥爭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父母對孩子過分的關懷和包辦代替

  父母對孩子過分的關懷和萬事都包辦代替是形成孩子懶惰行為的主要原因。有些父母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分大小難易,一律都不需要孩子動手,經常如此、當孩子能動手自己做的時候,也會故意撒嬌,對自己做事失去信心而懶得去做。

  二、家長的溺愛

  有的孩子懶於做體力活,有的則懶於動腦筋思考,這也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體或本身輕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而有的家長則替孩子想得太過局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麼事都不願意動手做。

  三、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

  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麼依賴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這也是造成孩子懶惰的原因。

  孩子怎樣同懶惰性做鬥爭呢?

  ***1***要學會微笑。當你不再用冷漠、生氣的面孔與親人交談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很喜歡你,重視你。

  ***2***做一些難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愛乾的事,也可以做寫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結果如何,只要這段時間過得充實就該愉快。

  ***3***要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挫折時,生氣是無能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地查詢問題出在哪裡,或是自我解脫,或是與別人商量,哪怕爭論一番對掃除障礙都有益處。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能使你更加好學。

  ***4***學會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學習、勞動時都要全身心投入爭取最滿意的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變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說明或是技術不熟,或是還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學習。你的紮實的學習最終會讓你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