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的寶寶怎樣開發智力

  五個月的寶寶用遊戲開對其智力進行開發是很好的一個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五個月寶寶開發智力的遊戲

  遊戲一:親子閱讀

  要求:家長跟寶寶面對面地講故事例如:認識蔬果。

  注意:1、家長閱讀的方式要自問自答式。

  2、拉長最後一個字音。

  3、閱讀要繪聲繪色。

  遊戲二:音樂指揮家

  4個月的寶寶能夠區分音高,6-7個月的寶寶能夠區分簡單的曲調,建議家長多給寶寶聽一些優美、歡快、舒緩的曲子。

  遊戲三:照鏡子

  讓寶寶認識身體的基本結構培養幼兒語言理解的能力。認識五官的時候要注意多給寶寶重複,學會一樣再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受不要指著鏡子要指著寶寶。

  遊戲四:說兒歌

  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可以促進寶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發展能力。

  “拉大據,扯大據,姥姥家,唱大戲,爸爸去,媽媽去,小寶寶,也要去。”

  注意:1、每次只教一個動作,不要每句一個動作。

  2、在教第一遍時,最後一個字音要加重。

  3、在教第二遍時,最後一個字要拉長音。

  4、在教第三遍時,最後一個字可以稍微停頓一下,主要目的是讓寶寶來接字。

  五個月寶寶智力開發教育

  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

  ***1***訓練小兒追尋物體。用玩具聲,吸引小兒轉頭尋找發聲玩具,每日訓練2~3次,每次3~5分鐘,以拓寬小兒視覺廣度。

  ***2***顏色感知練習。讓孩子多看各種顏色的圖畫、玩具及物品,並告訴孩子物體的名稱和顏色,可使嬰兒對顏色認知發展過程大大提前。

  ***3***嬰兒視力迅速發展的時期主要在半歲以前。可選擇一些大小不一玩具或物體,從大到小,讓小兒用手抓握注視,然後放在桌上吸引小兒注視。還可訓練小兒注視遠近距離不等的物體,以促進視力發展。

  2、聽覺訓練

  ***1***方位聽覺練習:吸引孩子尋找前後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離的發聲源,以刺激小兒方位覺能力的發展。

  ***2***區分語調訓練:根據不同情景,用不同語調、表情,使孩子逐漸能夠感受到語言中不同的感情成分,逐漸提高對語言的區別能力。

  ***3***讓孩子從周圍環境中直接接觸各種聲音,可提高對不同頻率、強度、音色聲音的識別能力。

  動作能力的培養

  1、俯臥支撐練習:使小兒俯臥,兩臂屈肘於胸前,鼓勵、誘導孩子將頭、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隻手支撐身體抬起頭、胸。左右手輪流支撐訓練,每日數次,每次數分種。

  2、翻身練習:訓練小兒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嬰兒仰臥位,成人左手將嬰兒右手向頭部方向輕輕拉直,右手輕握小兒右膝蓋內側。讓他左腿彎曲,並利用右手腕背力量使小兒右腿貼於床墊或地板上,然後輕輕提起小兒左邊腿部,順勢讓他右滾,翻成俯臥位。用同樣步驟輔助小兒從左側翻滾至俯臥位。每日訓練2~3次,左右翻身各l~2次。逐漸訓練孩子不需要幫助成功翻身。

  3、練習坐

  ***1***拉坐練習: 4個月時可開始訓練小兒拉坐。嬰兒仰臥位,成人雙手的大拇指插入嬰兒手中,讓他握著,其他手指則輕輕抓著嬰兒的手腕,使小兒雙手伸直前舉,手掌向內相對,兩手距同肩寬,然後輕輕向前拉起嬰兒雙手,使小兒頭、肩膀離開床面抬起。此時嬰兒會試圖屈肘用力坐起來,保持此姿勢5~6秒,再輕輕讓小兒躺下,再重複2~3次。應注意:拉坐練習是讓小兒藉助家長的輕輕幫助自己用力坐起。如果小兒被成人拉坐起來時,手無力屈肘,頭部低垂,表示還不宜做這個動作,必須先進行俯臥練習,強化頸背肌肉及上肢肌肉力量,過些的時候再進行練習。

  ***2***靠坐練習:5個月左右訓練小兒靠坐。將小兒放在有扶手的沙發上或有靠背的小椅子上或在小兒身後放些枕頭、棉被讓練習靠坐,以後逐漸減少小兒靠墊的東西,每日1~2次,每次2~3分鐘。

  4、手部動作訓練

  ***1***伸手夠物:通過伸手夠物來延伸小兒的視覺活動範圍,使小兒感覺距離、理解距離,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訓練抓握:選擇大小不一的玩具,來訓練小兒抓握,促進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發展玩法:通過遊戲,教小兒玩不同玩法的玩具,如搖晃、捏、觸碰、敲打、掀、推、扔、取等,使他從遊戲中學到手的各種技能。

  5、蹬腿練習:小兒4個月時,就可以有目的地訓練小兒腿的支撐。成人採取坐位,雙手從小兒腋下扶抱小兒,使小兒的腿支撐身體保持直立的姿勢,成人扶抱著小兒做蹬腿動作。開始成人可將小兒抱起,再落下讓小兒腳踏在成人腿上時,又再將小兒抱舉起,再落下,來訓練小兒蹬跳。蹬腿練習可促進雙下肢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發育。需注意的是,舉落的動作應輕柔緩慢,力度不宜過大,時間也不應太長,一般每日2次,每次1~3分鐘左右。

  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應從小培養小兒有規律地作息。4個月後可將小兒白天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1.5~2小時。夜間如小兒不醒,儘量不要驚動他。如果小兒醒了,尿布溼了可更換尿布,或給他把尿,孩子若需要吮奶、喝水可喂喂他,但儘量不要和他說話,不要逗引他,讓他儘快轉入睡眠。要注意孩子睡覺的姿勢,經常讓小兒更換頭位,以防小兒把頭睡偏。

  2、飲食:有規律地進食,可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協調工作,並建立起對進食時間的條件反射,如,在接近餵奶的時間,胃腸就開始預先分泌消化液,併產生飢餓感,這有助於增加食慾,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4個月後,每日餵養次數可減為6次,白天哺餵4~5次,間隔3~4小時。夜間視小兒需要情況進行哺餵,一般1次即可,若小兒夜間不醒或不願進食,可不哺餵。可開始逐漸訓練讓小兒學會用勺吞嚥食物,為以後斷奶用勺進食做準備。開始可先用勺喂開水,若不出現嗆,可逐漸開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黃糊、果泥等。方法:將小兒斜臥位抱置於胸前,用小勺將食物輕緩置入小兒口中,當小兒吞嚥後,再喂第二口。開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後逐新增多,可以於餵奶前訓練,以防小兒吐奶。每次餵食時,告訴小兒所進食輔食的名稱及味道等。

  3、衛生習慣的培養:當小兒將有危險或不乾淨的東西放人嘴裡,成人應立即制止,用嚴肅口氣對孩子說:“不行”。並將放***的物品取走。小兒會從成人的行為、表情和語調中,逐漸理解什麼可進食,什麼不可以放***中。

  4、獨立能力的培養:可在小兒身邊放些玩具,讓他自己單獨玩一會兒,在孩子有困難時,成人可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支援鼓勵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認識自我:將小兒抱坐在鏡子前,對鏡中的小兒說話,引小兒注視鏡中的自己和家長及相應的動作,可促進小兒自我意識的形成。

  2、應隨時隨地教小兒周圍東西的名稱。多聽多練,孩子的言語能力很快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和小兒說話,不僅有意識地給予不同的語調,還應結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訓練小兒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對成人不同語調,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應,並逐漸學會正確表露自己的感受。

  3、發音訓練。和孩子說話時,應坐在孩子正對面的位置,使小兒能夠清楚看到您的口形、表情,說話速度要慢、而明確。

  4、躲躲藏藏遊戲:既鍛練了小兒感知覺的能力,培養小兒的注意力和反應的靈活性,還促進了小兒與成人間的交往,激發小兒愉快的情緒。

  與寶寶玩耍需注意的4點

  1.保持愉快的情緒

  玩耍的首要目的是讓嬰兒體驗愉快歡樂和感覺有興趣,技能訓練和知識獲得不是第一位的。父母要記住,組織嬰兒參與任何活動,都是為了讓他們處於快樂的體驗之中。

  2.控制與嬰兒玩耍的速度

  嬰兒的反應要比成人緩慢得多,與他們玩時,應配合嬰兒的步調。比如,父母拿出一個玩具,等嬰兒費盡力氣伸手來拿時,父母已經等得不耐煩,而把玩具塞到他的手裡。這樣做,實際上忽視了孩子的主動性。較好的做法是給他時間,讓他自己伸手去拿,讓他成功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能使他提高自己的能力。

  3.玩耍要適合嬰兒的性格

  對每個嬰兒的遊戲刺激都要適度,應該使他們感到有興趣。有的孩子喜歡劇烈活動,而有些孩子喜歡父母安靜地面對他們,給他哼一首兒歌、講故事或看圖畫。

  4.選擇合適的玩具

  嬰兒需要通過玩具瞭解世界上更多的事物。玩具可以使他們認識物體的特性和事物之間的聯絡,意識到他們自己和物體的關係加深對自己的行為與其結果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