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智力的發育情況

  父母可以通過寶寶的表現,與月齡、年齡進行對照,判斷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智力的發育情況

  新生兒:無規律、不協調動作,能哭叫、不能注視。

  2個月:直立位及俯臥位時能抬頭,發出和諧的喉音,能微笑。

  3個月:仰臥位變為側臥位,用手摸東西,咿呀發生,頭可隨看到的物品或聽到的聲音轉動。

  4個月:可以在俯臥位用兩手支援時抬起全身,手能握住玩具,抓住面前的物件,注視自己的手,會大聲發笑。

  5個月:扶腋下能站直。兩手各握一個玩具,能喃喃地發出單調音節,能伸手取物。

  6個月:會翻身,能獨立的坐會兒,用手玩搖玩具,能分辨家人及陌生人。

  7個月:會爬,自己獨坐很久,將玩具從一手換入另一手,能聽懂自己的名字,發出爸爸、媽媽的複音。

  8個月:會自己坐起來、躺下去,會扶著欄杆站起來,會拍手。重複大人發簡單的音,注意觀察大人的行為。

  9個月:能獨站,會從抽屜中取玩具,能懂幾個較複雜的詞,如:再見;看見熟人會把手伸出來讓人抱抱。

  10-11個月:能自己站著,扶著椅子或車能走起來;會用手指拿東西;模仿大人的動作。

  12個月:獨坐,彎腰拾東西,會將圓圈套在積木上。能交出物品的名字,如燈、床、碗、勺,指出自己的五官等,明顯有喜怒的情緒。

  15個月:走得好、能蹲著玩,能說出幾個詞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18個月:能爬臺階,有目的的仍皮球,能認識身體各部位,會表示自己有大小便的需求。

  2歲:能雙手跳,手的動作更準確,會用勺子吃飯。會說2-3個子構成的句子,能完成簡單的動作,如拾起地上的玩具等。

  3歲: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脫穿衣服。能說短兒歌,數幾個數,認識圖畫書上的東西。

  4-5歲:能爬梯子,會穿鞋,能唱歌,能單腿跳,開始認字,能分辨顏色。

  6-7歲:能參加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桌子、剪紙、泥塑等。能講故事、開始寫字,能數是幾個數。

  開發孩子智力的遊戲

  遊戲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媽媽雙腳分開當球門,爸爸、寶寶輪流左腳來射門,比一比誰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將球用繩子固定在比寶寶高出10~20釐米處,請寶寶雙腳向上跳,用頭頂球,頂到的計數,積累到一定的數字獎勵一張貼紙。

  玩法四:寶寶按照指令左右腳配合撥動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後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擺好4~8個絨毛玩具,爸爸、媽媽和寶寶比賽,左手對準目標滾動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為勝。

  提示:這種球類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四肢運動與腦神經系統反覆作用過程中,促進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發展。

  遊戲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寶寶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能發展寶寶的節奏感和創造能力。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裡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寶寶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寶寶,爸爸媽媽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寶寶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玩法:給寶寶看一張圖片,上面有動物、食物、用品等。讓寶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後再換另一張,上面比第一張有增有減,讓寶貝說說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提示:左腦的記憶為“背記能力”,遺忘率很大,而右腦的記憶是以形象記憶為主,它包含有形狀認識力和型別識別力。3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了形象記憶和型別識別的基礎,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進行記憶訓練遊戲。

  遊戲五: 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媽媽準備幾幅虛線圖,讓寶寶猜一猜是什麼,然後再做連線練習,看看猜得對不對;也可以讓寶貝找一找隱藏起來的圖形,如:蝴蝶隱藏在蝴蝶花中,讓他找找,畫面上有幾隻小蝴蝶,幾朵蝴蝶花;或把一張複雜的圖片給寶貝看,裡面有人物、動物和色彩的變化,先讓他看整體,再把區域性給他看,讓他說說這是整體的哪一部分。

  提示:這種藉助圖式思考的遊戲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大腦的認識功能中,先著眼區域性後顧及整體是左腦功能,而先認識整體再類推區域性是右腦功能。圖式思考遊戲可使左右腦功能更加協調地溝通。

  3歲前寶寶智力開發的要點

  1、理解智力的內涵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能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就是智力好,於是強迫孩子去背詩、識字,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實這些父母所認為的智力只是記憶力,是智力多種內涵中的一種。

  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觀察力、注意力和創造力。因此,開發孩子的智力應從多方面入手。比如,讓孩子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變化;讓孩子自己製作小模型;讓孩子自己重新裝配被自已拆散的鐘表或玩具等。

  2、發展孩子的動作

  孩子的動作的發展與3歲前孩子的智力發展密切相關。3歲前孩子動作的發展有一個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的過程,比如,孩子剛開始時只能用整個手或手臂去拿東西;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拿很細小的東西。孩子的這種動作變化是與大腦層運動神經的發展相一致的。多讓孩子拿取各種小東西、小玩具,讓孩子去觀察各種事物,既可以通過動作和活動去促進大腦神經的成熟,也可以讓孩子在拿取物體的過程中知道各種事物的性質,如鐵是硬的,鹽是鹹的,杯子裡的水是燙的,讓孩子增長了見識和經驗。因此,父母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摸、爬、滾、打,讓他在活動中增智力、長見識。當然,在讓孩子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應讓孩子注意安全。

  3、發展孩子的語言

  語言是智慧發展的基礎。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從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要給孩子講故事,閱讀優美的文章,不斷地對孩子說話。雖然在1歲以前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他能聽懂別人說的話。對1歲前的孩子進行言語刺激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等到孩子會說話時,父母可以採取與孩子談心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還要給孩子看的書籍***最好是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書***,為孩子配備優美的配樂詩***散文、故事***的磁帶,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語言,增長智力。父母還要以與孩子一起閱讀,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既有助於豐富孩子的語言,也有利於密切親子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