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疾病用藥

  媽媽在平時照顧小寶寶時,寶寶可能會出現一些怪異的現象,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科常見的疾病用藥吧。

  兒科常見的疾病用藥

  小兒腹瀉

  [病因]

  1.感染因素:分腸道內、外感染兩方面。

  2.飲食因素:餵養不當也可引起腹瀉。

  3.其他因素:環境條件如氣候突然改變、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異常體質的小兒也是腹瀉的常見因素。

  [臨床表現]腹瀉,嚴重時可造成脫水***眼窩凹陷、無眼淚、口舌乾燥、口渴***。

  [治療用藥]

  1.抗生素類***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其中β—內醯胺類和磺胺類要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如有則不推薦使用***瀉痢停含磺胺***。

  2.黃連素、思密達、肯特令、媽咪愛、金雙歧、米雅BM片。

  3.用口服補液鹽***ORS***。

  新生兒黃疸

  [病因]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生理性細胞胞破壞過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增加,出現黃閏現象。隨著上述原因的逐漸消除,黃閏亦逐漸消退。這是一個生理過程。

  [臨床表現]

  1.生理性黃疸,黃疸先見於面、頸部,然後遍及軀幹和四肢,鞏膜亦可有黃染。部分新生兒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輕度發黃。黃疸多為淺黃色。大都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14天內消退。

  2.病理性黃疸可見於溶血病、敗血症、膽汁淤積綜合徵,以及其他肛謝性疾病應立即就醫:

  ***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足月兒皮膚髮黃時間超過2周,早產兒皮膚髮黃時間超過3周。

  ***3***面板或鞏膜黃染較深,或呈黃綠色,或連同足底面板也明顯黃染。

  ***4***生理性黃染消退後,又重新出現面板黃染。

  ***5***在面板黃染期間,嬰兒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嘔吐、腹瀉、兩眼凝視、尖聲哭叫以及抽搐等異常情況。

  [治療用藥]僅適用於生理性黃疸可喂適量葡萄糖水幫助退黃。

  蛔蟲病

  [病因]人體感染蛔蟲而發病。

  [臨床表現]

  1.幼蟲移行症:短期內吞入大量蛔蟲卵後經8-9天***見於短期內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蟲卵的蔬菜、瓜果者***,幼蟲進入肺泡可引起發熱、乏力、蕁麻疹等。咽部異物感,陣咳,常呈哮喘樣發作,痰少,重症有氣急或痰中帶血。病程短,大多經2周左右完全恢復。幼蟲還可侵入肝、腦、眼等器官,引起相應器官的損害,如肝大、癲癇、眼瞼浮腫等。

  2.腸蛔蟲病:絕大多數病例無任何症狀。兒童常有腹痛,為臍周不定時反覆腹痛,無壓痛及腹肌緊張,伴食慾減退、噁心、腹瀉或便祕,大便中排出蛔蟲。兒童有時有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

  3.膽道蛔蟲症:蛔蟲喜歡鑽孔,當受到刺激時會亂鑽。若鑽入膽道,出現劇烈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嘔吐,右上腹有輕度壓痛,腹部體徵劇烈腹痛不一致為本病的特徵。當蛔蟲自行退出後,腹痛即緩解。

  4.烈性腸梗阻:蛔蟲成團阻塞腸腔,或蛔蟲毒素刺激引起腸壁痙攣所造成。表現為劇烈腹痛、伴嘔吐,往往吐出膽汁或蛔蟲。腹脹明顯,腹中可摸到包塊或有條索感。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因腸壁血液迴圈的阻斷而發生腸壞死,腸穿孔,繼發腹膜炎。因嘔吐嚴重可出現電解質紊亂。

  5.其它:蛔蟲還可鑽入闌尾或肝臟,導致蛔蟲性闌尾炎或“肝膿腫”。昏迷的病人,蛔蟲會從喉部鑽入氣管,引起窒息。蛔蟲病的診斷主要根據大便中找到蟲卵或大便中排出成蟲為根據。至於面部的白斑、指甲內的白點、晚上磨牙等都不能作為診斷蛔蟲病的依據。

  [治療用藥]

  驅蟲藥:

  內服:史克腸蟲清片***阿苯達唑片***、安樂士***甲苯咪唑片***、驅蟲消食片、驅蛔靈***枸櫞酸哌吡嗪***。

  外用:治蟲栓***鹽酸左旋咪唑栓***。

  剖宮產嬰兒常見疾病

  1、剖宮產令"溼肺"寶寶增多有資料顯示,每年因溼肺入住NICU的病例有上升趨勢,此與愈來愈多孕婦選擇剖宮產有關。剖宮產兒,尤其是選擇性剖宮產兒,既缺乏產道的擠壓,又缺乏應激反應,新生兒血液兒茶酚胺濃度低下,出生時肺液吸收延緩,使肺液在肺內集聚過多而發生溼肺,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窘迫。因此,建議準父母應首選經產道自然分娩,避免因喜好、擇日子甚或預約床位等外在因素而剖宮產。

  2、剖宮產寶寶更容易患哮喘據英國的一項研究報道,剖宮產孩子比順產的孩子更易患哮喘,剖宮產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正常順產的孩子高80%。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明確,但原因可能是剖宮產孩子沒有經歷過免疫系統和肺部發育的一些必經步驟,也與荷爾蒙分泌缺失有關。

  3、剖宮產應用的麻醉藥可能抑制胎兒呼吸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都較易通過胎盤屏障而進入胎兒體內。胎盤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充當胎兒的肺,進行著氣體的交換。但實際氣體交換的效率只有肺的1/150。母體血液輸送的氧氣要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進入胎兒血液迴圈,胎兒血中的二氧化碳也要通過彌散的方式進入母體血液迴圈。麻醉藥物會通過兩種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即直接抑制胎兒呼吸、迴圈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迴圈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以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4、剖宮產寶寶易患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的各器官、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極易患病。尤其是剖宮產兒,像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胎糞吸入綜合徵、營養不良、支氣管哮喘等疾病,都是剖宮產寶寶的常見疾病。在自然分娩過程中,有規律地宮縮可使胎兒的胸部受到擠壓和擴張,使胎兒出生後肺泡更富有彈性,這對新生兒的肺部發育大有益處。而對剖宮產的寶寶來說,由於未經產道的擠壓,在母親子宮內吸入羊水和胎糞,因此容易導致肺炎。

  5、剖宮產的嬰兒更易發生過敏不同的分娩方式會對嬰兒腸道菌群發育帶來不同影響,剖宮產的嬰兒更易發生過敏。腸道菌群是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對調節機體免疫具有重要作用。腸道菌群的結構受到許多外部環境和營養因素的影響,分娩方式就是影響嬰兒腸道菌群定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嬰兒通過接觸母親產道及分娩環境的細菌,在腸道有不同菌群的定植。然而剖宮產嬰兒卻是暴露於特定的醫院無菌環境,其腸道菌群的定植是推遲的,並且雙歧桿菌的定植率低,這可能就是剖宮產嬰兒易患感染、過敏風險升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