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的方法

  立冬是冬季的節氣之一,是天氣轉冷的一大標誌。立冬後要做好養生保健,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吃:營養平衡很重要

  天氣寒冷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初冬時節應適當增加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木耳等食品。立冬過後應少吃生冷食物,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儘量多采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儲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注意經常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海產品、動物肝臟等。

   喝:酒適量,茶因人而異

  喝酒一定要堅持適量的原則,過量飲酒又不能代謝出去會對內臟造成損傷。每年的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兩段時間喝白酒容易引起內臟燥熱,所以立冬過後要慎喝白酒。

  喝茶能去人身異味,有益健康,但是喝茶也要根據自己身體選擇不同性質的茶。綠茶性涼,適合胃熱的人喝;紅茶屬於溫性,有利於消化,可助胃涼的人暖胃;花茶性溫,一般也適宜暖胃;烏龍茶則結合紅茶和綠茶的特點,性平。

   衣:穿衣要“恰如其分”

  入冬後,氣溫低,氣候乾燥,受寒冷刺激易發生凍傷和皸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應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既耗陽氣,又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則腠理開瀉,陽氣得不到潛藏,寒邪容易入侵。

  由於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面板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宜過厚。對於嬰幼兒來說,因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差,應注意保暖。老年人穿衣則應以防寒保暖為主,力求寬鬆、輕便,切忌緊裹身體。

   睡: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按照傳統醫學理論,起居應早睡晚起,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而且不要做劇烈運動。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溼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此外,晚上睡覺前必須保持心情平靜,儘量少做一些可引起興奮的事情,如不看情節比較緊張激烈的電視劇、書籍,不聊天等。有時適當聽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有助於大腦的鬆弛,促使入睡。

   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冬季人們喜歡在室內取暖,這樣就使空氣溼度變得更低,不利於面板保健,所以應通過灑水、晾溼毛巾、使用加溼器等方法提高室內的溼度。

  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另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建議控制在16℃-22℃。

   補:根據自身體質情況

  冬季進補,春來打虎。陽虛的人,可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吃點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可吃點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另外,中醫進補有清補、溫補、小補和大補,要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進補,切不可盲目亂補。進補前也要先引補,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可先吃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或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等,以調整脾胃功能。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