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臺慟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登西臺慟哭記》作者是南宋愛國詩人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是作者登西臺祭文天祥時所作,全篇悲哀沉痛、泣血吞聲之情,不能自掩。以下是小編給你帶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登西臺慟哭記》閱讀材料

  登西臺慟哭記

  謝翱①

  始,故人唐宰相魯公②開府南服,餘以布衣從戎。明年,別公漳水湄。後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遊。今其詩具在,可考也。

  餘恨死無以藉手見公,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於夢中尋之。或山水池榭,雲嵐草木,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又後三年,過姑蘇。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望夫差之臺而始哭公焉。又後四年,而哭之於越臺。又後五年及今,而哭於子陵之臺。

  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越宿而集。午,雨未止,買榜③江涘。登岸,謁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毀垣枯甃,如入墟墓。還,與榜人治祭具。須臾,雨止,登西臺,設主於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又念餘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餘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復東望,泣拜不已。有云從南來,氣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極?莫歸來兮關塞黑。”歌闋,竹石俱碎,於是相向感唶。復登東臺,撫蒼石,還憩於榜中。榜人始驚餘哭,雲:“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風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賦詩懷古。明日,益風雪,別甲於江,餘與丙獨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後,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帆怒駛,逾久而後濟,既濟,疑有神陰相,以著茲遊之偉。餘曰:“嗚呼!阮步兵④死,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茲遊亦良偉,其為文詞,因以達意,亦誠可悲已!”

  注:①謝翱:南宋末散文家、詩人。1276年文天祥起兵,他率兵投效。文天祥被俘遇難,他不仕元,漫遊兩浙以終。②唐宰相魯公:明謂唐顏真卿,實指文天祥。③買榜:僱船。④阮步兵:阮籍。

  《登西臺慟哭記》閱讀題題目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還,與榜人治祭具 治:治理

  B.薄暮,雪作風凜 薄:迫近

  C.言是日風帆怒駛 怒:迅猛

  D.既濟,疑有神陰相 相:幫助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表明作者對文天祥緬懷之情的一組是*** ***

  ①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遊 ②每一動念,即於夢中尋之

  ③設主於荒亭隅;再拜,跪伏 ④歌闋,竹石俱碎,於是相向感唶

  ⑤又念餘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 ⑥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在哭祭文天祥時,並未明示被祭者是誰,而是託言唐宰相魯公;也未明示同登西臺者是誰,僅以“甲乙丙”稱代。

  B.作者最初到子陵祠瞻拜是年輕時陪先父一起來的,如今他自己也將老了,江山雖在而人事全非,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

  C.文章描繪了作者在西臺上用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魂,撫摸蒼石的悲壯場面,傳達出祭奠文天祥的濃烈的哀傷。

  D.文章以“哭”字貫穿全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三哭”,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心中的悲慟由來已久,難以抑制。

  《登西臺慟哭記》閱讀題答案

  8. A***治:置辦***

  9. C***①是文天祥的行為;⑤是我年輕時對嚴子陵的懷念。***

  10.C***撫摸蒼石不是在西臺上的細節。***

  《登西臺慟哭記》參考譯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劍州地方設立辦事機構,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軍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邊上與他分手。又過了一年,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駐軍處常山一帶,慷慨悲歌,後來終於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遊於黃泉。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

  我自恨一死之後只能空著兩手與魯郡公相見於地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的言語,每當想到這些情景時,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有時遇到山水林池臺榭及雲霞草木,與我們分手時的地方以及節令情狀恰巧相像時,就令我徘徊流連仔細察看,悲痛異常卻不敢哭泣。又過了三年,我經過姑蘇,姑蘇是公早年辦公的府治所在地,對著姑蘇臺第一次為魯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後,我再次在越王臺哭他。又過了五年即今天,我在嚴子陵釣臺又大哭。

  昨天,我與友人甲、乙及丙相約第二天聚會。中午,雨還沒停,我們在江邊僱了條船,然後上岸,瞻仰嚴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邊僧房內休息。只見壞牆枯井,好像進入墳墓當中。回到船中,與船伕一道置辦了祭祀用具。過了一會,雨停下,我們登上西臺,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後下拜,跪下行禮。祝誦完畢後,又大哭三聲,然後再下拜,起立。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過這裡一定要來祠堂瞻拜。起初來的時候,是跟隨先父一起來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對山河大地,風雲人物,依戀不捨,如有所失。於是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這時,有云從南邊飄來,雲氣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製作了楚歌來招他的魂,歌詞是:“魂靈啊,你早上要飛往何方?晚上歸來時,關塞一片昏黑。”歌畢,竹如意與石塊俱已碎裂了,於是大家就相對著感嘆唏噓。我們又登上東臺,把青石撫摸一遍***不忍離去***,然後回到船中休息。船伕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經過,我們何不移舟別處呢?”於是就搖船到河中心,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託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飛風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裡又寫詩懷古。到了第二天,風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江邊分手,僅與丙兩人一同歸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這以後,甲寄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信中說:“這天風急浪高,船伕拼命搖櫓,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之後,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遊的偉觀。”我說:“唉!自從阮籍死後,空山之中已有千餘年沒有哭聲了。這事是否有神靈相助當然不能確知。但這次聚遊確實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也實在是很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