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輪複習衝刺練習附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備考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為了幫助大家鞏固複習高考政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政治備考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二輪複習衝刺練習: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共48分***

  1.鍵盤時代,“提筆忘字”現象屢見不鮮,一些生編硬造的網路語言使美感蕩然無存。拯救漢字、喚起全民對漢字的關注與重視成為許多人的共識,這是因為***B***

  ①漢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②漢字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③漢字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④發掘漢字之美有利於增強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題肢①說法錯誤,因為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漢字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故排除;題肢④不是拯救漢字、喚起全民對漢字的關注與重視成為許多人的共識的原因,故排除。題肢②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B。

  2.雲南省麗江的納西古樂源於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整個樂曲分為“神州”和“華通”兩個大調,並根據不同內容分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龍吟”等五十多個小調。由於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格調。由此可見,納西古樂***D***

  ①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其性質是由麗江地理環境決定的 ②具有強大生命力,是促進麗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納西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納西古樂源於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歷史悠久,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納西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中華文化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③④正確;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受地理環境的影響,①“決定”一詞錯誤;②說法錯誤。故選D。

  3.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之魂,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和發展,有其豐富的內涵。下列選項與“風雨同舟,威武不屈”的精神實質一致的是***C***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③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④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風雨同舟”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團結統一,“威武不屈”體現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自強不息精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體現團結統一,故①③入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愛國主義,故排除②。“克勤於邦,克儉於家”體現勤勞勇敢的精神,故排除④。

  4.2014年9月20日,仁川亞運會開幕式演出中,中國元素頻頻現身。國寶熊貓和大紅燈籠出現在倒計時15秒的中國介紹環節,“喂,你好”的中文也響徹現場,穿越環節的第一站便是中國萬里長城和中國的元宵節……這些“中國元素”***D***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②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 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個性特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故排除①;社會實踐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②。故選D。

  5.2014年8月,民政部發布公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齊心協力,艱苦奮鬥,努力做好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各項工作。以下表述錯誤的是***C***

  A.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B.團結統一精神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認同和昇華

  C.愛國主義不是具體的,而是抽象的

  D.愛國主義應當表現在實際行動中

  解析:選項C說法錯誤,因為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故選項C是錯誤的,符合題意。選項ABD都是對愛國主義的正確認識,不能入選,故選C。

  6.一個民族,只有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要造就更大的文明進步和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必須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因為***B***

  ①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②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③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④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而不是措施,②③是意義,符合題意,當選;①④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措施,不選,故B項正確。

  7.近日,一張“方言地圖”在網路上悄然走紅。點選這些圖示,便可聽到當地人用方言講述的5分鐘小故事。這張“方言地圖”來自一個叫“鄉音苑”的網站,創辦者竟是兩個美國人。他們用這樣一張“有聲地圖”來記錄中國“正在消失的方言”。對於“正在消失的方言”,我們不僅需要儲存,更需要保護。這啟示國家***A***

  A.要加強管理和引導,做到百花齊放

  B.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C.要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D.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解析:對於“正在消失的方言”,我們不僅需要儲存,更需要保護,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加強方言的保護,做到百花齊放,答案選A。B、C、D均與題意不符。

  8.中國式過馬路,是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的一種調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現實生活中橫穿馬路、踐踏草坪、大聲喧譁、亂扔垃圾等現象隨處可見,但許多人一方面斥責這種行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覺地“隨大流”。材料中的這種現象告誡我們應該***D***

  ①開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別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公民意識 ③開展文明教育活動,提升社會公德 ④淨化社會文化環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國式過馬路”體現的是當下國人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和公民的道德素養有關,故需要對公民加強道德教育,通過開展文明教育活動,淨化社會文化環境,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德,③④正確;①②與題意不符。故選D。

  9.2014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北京代表團在談及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時,有代表人士以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為例強調指出:“韓劇走在了我們前頭,但韓劇的核心與靈魂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昇華。”這主要啟示我們發展文化產業***B***

  A.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B.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C.要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推動經典文化發展

  D.要以滿足人們文化需求作為檢驗藝術作品的根本標準

  解析:材料中韓劇的核心與靈魂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昇華,即要求我們要自覺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要求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要有自信;故選B。

  10.用小人物的善舉喚起社會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動的生活狀況、道德行為等,與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動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蘊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這說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應***D***

  ①大力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②從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重在行動 ③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自覺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的關鍵句是“用小人物的善舉喚起社會的道德感”,主體是“小人物”,強調的是思想道德建設應從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重在行動,自覺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①③和題幹無關,故D項正確。

  11.為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W市積極發展創辦優秀文化活動。2014年8月8日晚,第六屆藝術節拉開大幕,“親坊友鄰·幸福家園”社群文化節也同時啟動。積極發展創辦優秀文化活動是因為***C***

  ①有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 ②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中心環節 ③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 ④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②顛倒了二者關係,錯誤;③說法錯誤,先進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積極創辦優秀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①④說法正確。故選C。

  12.201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這主要啟示我們藝術創作***A***

  A.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B.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C.要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推動經典文化發展

  D.要以滿足人們文化需求作為檢驗藝術作品的根本標準

  解析:材料強調文藝要在思想上藝術上成功,同時也要在市場上成功,因而答案為A。B、C與材料無關。D表述錯誤,檢驗藝術作品的根本標準是社會實踐。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滿分52分***

  13.***28分***下面是某班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題班會”的片段,回答相關問題。

  片段一 學生主持說,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一例外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片段二 就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學們發言積極踴躍。有的同學認為,弘揚民族精神,有利於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和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有的同學認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弘揚民族精神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片段三 主持人就“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把民族精神發揚光大?”作現場個別採訪。

  同學甲: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落實到身邊小事中,比如每週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必須做到服裝整齊,紀律嚴明,態度嚴肅,堅決杜絕交頭接耳,左晃右晃,因為這些都表示你對國旗的不尊重,一個不能尊重國旗的人是無從談愛國的。

  同學乙:我認為作為學生,如果我們真的愛國,就應該好好學習,因為只有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為祖國貢獻更大的力量!

  同學丙:我認為弘揚民族精神還應該繼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同學之間不比吃穿,只比學習,而且要及時關燈,節約用水,為節約國家資源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丁:我認為弘揚民族精神還需要堅決抵制外來文化。比如國外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都不應該進口。

  ***1***上述這些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之間是什麼關係?***4分***

  ***2***就為什麼要弘揚民族精神作補充發言,請列出你的發言提綱。***12分***

  ***3***假如你是主持人,圍繞採訪的問題,你會對上述四位同學的發言作如何概括?***12分***

  答案:***1***上述這些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奮鬥歷程中,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在相應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主要就是通過這些精神體現出來的。***4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表現。所以,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③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④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12分***

  ***3***①甲乙兩同學的回答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應該把弘揚民族精神貫徹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

  ②丙同學的回答說明,發揚光大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③丁同學的回答提示我們,發揚光大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對待外來文化不應是一味地抵制,而應該既要借鑑外來文化長處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蝕。***12分***

  14.***24分***材料一 每年春節過後,針對春晚有人點贊有人吐槽。2015年春晚導演組總體上按照四個方向的價值迴歸選取節目,四個方向的價值迴歸是:向藝術迴歸,要有敬重之心;向生活迴歸,要常接地氣;向人民迴歸,要與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向真情實感迴歸,要真正回到內心回到藝術的原點。

  材料二 近幾年來,N市的各類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各種文化場館和實施越來越齊全。實現了城市“文化自信”與市民“文化幸福感”的不斷提升。

  年份 活動內容 2012 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開放 2013 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建成,為民族村***社群***配備文化科技圖書 2014 建立50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輔導點;舉辦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15 第六屆社群廣場電影節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優秀國產影片展映;第二屆N市文化藝術惠民展演以及開心甜沫、寶貝劇場演出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動 ***1***結合材料一,假如你是總導演,請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角度談談應如何選取春晚節目?***12分***

  ***2***運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該市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的意義。***12分***

  答案:***1***①滿足人們對文藝作品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選取多種型別、多樣風格的藝術作品。

  ②選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為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先進的、健康的藝術作品。

  ③選取弘揚主旋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藝術作品。

  ④選取有利於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藝術作品。***12分***

  ***2***①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對先進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需求。

  ②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

  ③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人民抵禦腐朽、落後文化的能力。

  ④該市做大做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利於市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