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觀後感範文

  電影《跳出我天地》講述的就是著名的芭蕾舞大師比利·艾略特的追夢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今天,在同學的推薦下,我懷著萬分期待的心情,在電腦上看了《跳出我天地》這部電影。

  《跳出我天地》這部影片又名《芭蕾之夢》,比利·埃利奧特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影片講述的是:出生在貧窮的礦工家裡的比利·埃利奧特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使芭蕾教師威爾金森女士發現了他的芭蕾天賦。威爾金森女士幫比利報名參加皇家芭蕾舞蹈學院的招生考試,比利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被學院錄取了。其中,比利的母親寫給比利十八歲時的信的那個情景讓我永遠難以忘懷。

  招生考試的前兩天,比利·埃利奧特瞞著父親,偷偷溜出家門,急匆匆地跑到練習芭蕾的拳擊館。比利望了望拳擊館的大門,握緊拳頭,堅定地使勁點了點頭,猛地推開大門,跑了進去。拳擊館內沒有開燈,很昏暗。在窗戶旁站著也一箇中年女人。中年女人就是威爾金森女士。她抽著煙,緩緩地轉過身,吐出一口白霧,對著比利慢慢地說:“東西都帶來了?”威爾金森女士看了比利一眼,說。“都帶來了,”比利點了點頭,“可我不知道我帶對了沒有。”“你帶了什麼?”威爾金森女士看了比利一眼,說。“有鞋子、錄音帶、球......”“這是什麼?”威爾金森女士指著地板上的一封信問。“一封信啊。”“我知道是信。”“這是我媽媽寫給我,讓我十八歲時開啟的,我提前看了。”比利放下手中的東西,把信遞給威爾金森女士,“給。”威爾金森女士接過信,讀了起來:“

  給我的兒子比利

  親愛的比利,此刻我一定已經成為你遙遠的回憶。這可能是好事。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我會錯過看你長大,錯過你的哭、笑和喊叫,我會錯過責罵你,但,你要知道,我一直在,陪你度過一切,永遠都在。而且我知道你會讓我自豪,我自豪你是我的兒子。永遠做自己,永遠愛你。

  媽媽”

  比利的眼眶紅紅的,他望著天,想把淚水使勁逼回眼裡。

  看到這裡,我感動極了。影片中比利已經逝去的母親寫給十八歲時的比利的一封信中,包含著一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

  影片結束了,比利·埃利奧特對芭蕾的喜愛,堅持不懈地追求芭蕾夢,在重重困難下不輕易放棄的品質深深打動了我。我要向他學習,堅持不懈地完成一件事,在困難面前絕不退縮。

  ***二***

  擁有夢想,追隨夢想,實現夢想,莫過於人生中最快樂的事。人快樂地活在世上只因有夢。因此實現自己的夢想,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夢想,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快樂、最幸福、最享受的過程。

  電影《跳出我天地》講述的就是著名的芭蕾舞大師比利·艾略特的追夢故事。他從小受家庭和時代背景的影響,被迫在週末上拳擊課。一次他意外接觸到了芭蕾,並被它深深吸引。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他為了實現他要成為了不起的芭蕾舞者的夢想,瞞著父親刻苦練習,再加上老師的悉心知道和幫助,最終感動了他的父親並且考上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他實現了他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芭蕾舞大師。

  一次偶然的機會,促成了他的夢想。一開始家人一直反對,到後來終被他感動,並盡全力助他考上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這再次見證了夢想的力量——無人可擋,無堅不摧。當我們擁有夢想,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如何想,鑑定自己的信念,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追隨它,實現它。再大的困難也會被戰勝,再大的障礙也會被衝破,終有一天會感動所有人。比利一開始偷偷跳芭蕾時,家人並不知道,被矇在鼓裡。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比利的父親還是發現了,並開始百般勸阻。這是,考驗一個人對夢想的忠誠和毅力的時候到了——比利挺了下來,依舊勇敢地追逐著夢想,不顧他人阻攔,變得愈發頑強、刻苦。從人到天鵝的蛻變,再從天鵝到人的蛻變……無數的迴圈,一次又一次,經歷無數次的痛苦……真的比死還難受啊……上帝是會給予堅強者和追夢者回報的。比利感動了所有人,連他父親也被他的舞蹈徹底征服。他也感動了我,身為同年齡的我們,夢想顯得那樣美好、虛幻。但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追夢呢?半途而廢的人比比皆是,都因困難重重而停止了追夢的腳步,最終人生碌碌無為。我可不想終生遺憾,我也有夢想,它伴隨著我十幾年,不離不棄——我也不會拋棄他它。夢想的翅膀很堅強,它可以經受狂風暴雨的洗禮。同時它也很脆弱,任何一個小小的禁錮或者些許功利的誘惑都可以演變成一副沉重的枷鎖,讓本可展翅翱翔的翅膀瞬間夭折。小比利投身舞蹈藝術的動機是單純的,因為這可以使他從生活的煎熬中暫時抽離出來,去恣意品嚐心靈被釋放後的暢快。影片多處展現了小比利縱情狂舞的場面,在那一刻,觀眾的情感也跟著角色一同揮灑、漸次沉醉,真正感受了“舞蹈的真諦就是讓生命中一切慾望自然展現”這一至理名言。

  當你真正投入一件事物,並浸淫其中,規則的束縛就消失了,舞蹈如此、生活如此、一切如此

  夢想因擁有而美麗,擁有因實現而永恆。讓我們踏著青春的足跡,勇敢地追隨心中的夢想吧!

  ***三***

  《跳出我天地》是一部由英格蘭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執導的勵志影片。該片講述了一位礦工家庭出生的男孩,通過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芭蕾舞演員的故事。該片吸引觀眾的地方除了幾場讓人陶醉的舞蹈片段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一幕:影片的開始時,伴隨著快節奏音樂的畫面中,小男孩比利正在慢動作的跳躍。彷彿能讓人從中看出,那小小的身體裡隱藏的無限爆發力和一顆無法抑制歡樂的心。

  當我們默默回首著比利走過的這一路艱難歷程時,總有一種感動無法忘懷。他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男孩,所以聖誕節前夜在訓練房裡突然看見父親時,他沒有對父親說任何乞求的話,而是用自己倔強而堅定的眼神望著他,並投入滿腔地熱情跳出一支讓父親為之動容的舞蹈。這樣一個充滿稚氣卻依舊堅強的男孩,何嘗不是很多人年輕時的原型呢?每個人追求夢想的道路總是充滿了坎坷,我們唯有用自己的真心打動別人,才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援。就像比利一樣,面對競爭激烈的芭蕾舞學校招生選拔,他的回答並不冠冕堂皇,甚至也不懂得任何專業術語,他僅僅把自己跳舞時最真實的感受告訴了別人,便足以打動那些看似嚴肅的專業評委。而影片最後的畫面依舊溫情無限,背景音樂再次響起的那一刻,成年的比利從後臺慢慢走出,他帶著天鵝般的聖潔,堅毅地縱身一躍,彷彿將時光久久地定格在了舞臺的空中。

  雖然需要承認的是,這部電影的情節設計並沒有擺脫傳統的故事模式,讓觀眾不免缺乏幾分新鮮感。但小人物的成長日記卻因為自身的生活氣息,而具備了強大的感召力。作為一名出身礦工之家的“醜小鴨”,比利通過自己的努力後,終於成功地變成了“白天鵝”。記得觀看影片時,我突然想起了《和你在一起》這部電影,兩者的結局不同,一個讓人覺得心生遺憾,而另一個又讓人覺得有些俗套。但仔細回想影片的諸多場景,例如:比利在練習旋轉動作時,不斷地跌倒在地板上、浴缸裡、衛生間內,都不禁令人捧腹大笑;而比利與指導老師共舞的那一段又充滿了愉快和喜悅之感……這些鏡頭是那樣的真實而形象,以至於它們能夠成為影片的又一獨到之處。

  ***四***

  《跳出我天地》中的人物比較少,卻無形中共同襯托了主人公對芭蕾的狂熱喜愛。舞蹈老師像母親一樣呵護著他比利,並把自己的夢想也寄託在他身上,才有了比利離開她後的滄桑與不捨。哥哥雖然性格暴躁,只會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來抵抗不公平的待遇——罷工,但即便如此,一個不善言辭的大哥在離別時也會深情款款地對比利說:“Iwillmissyou”。此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還是比利的爸爸,他頭腦有些簡單,並時常帶著工人的火爆脾氣,可是在親情方面他卻表現得尤為真摯……他們都如同影片中那隻在舞蹈老師身上消失了的天鵝。但比利用自己的舞蹈緩解了他們對生活的失望、對現實的妥協,以及對夢想的落空感。他從不考慮外界對他的壓力,只是單純的喜歡並擁有著舞蹈,他說:“跳舞時,腦子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想,只是感覺整個世界消失了,而我自己就像小鳥,身上有電流通過,我在飛翔”。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不斷穿插著的罷工、遊行示威鏡頭,讓我們不難看出,該片正是以英國1984年的礦工大罷工為背景而拍攝的。但是作為一部人物成長型的勵志片,我個人該片覺得也是對那個特定社會環境下生存者的一種鼓勵吧。而勵志片所帶來的那種溫暖人心、不屈服不放棄的奮鬥精神,正是每一位擁有夢想、併為之拼搏的追夢者們永遠吟誦的讚歌。

  ***五***

  旅途中看了《跳出我天地》,深受感動和啟發。

  《跳出我天地》,一個十一歲的追求芭蕾夢的男孩,他的夢想受到的嚴重的反對,為了這個躲藏的興趣,他悄悄的不斷的努力,那種不可抑制的熱情和樂在其中的付出,讓他的舞蹈水平獲得了飛躍性的進步,感動了家裡人和朋友,也打動了學院的老師,終於考上了倫敦的皇家芭蕾學院!

  環顧四周,到處是迷茫和彷徨的臉孔;或恐懼,或憂慮,或懷疑,時而自負,時而又陷入自卑的泥潭;我們對現實不滿足,渴望改變,但又沒有方向感,沒有勇氣,行動遲緩!

  生活中,總有反對的聲音,不明真相的否定的意見,甚至不知夢想為何物的人,猶如“我的”哥哥;

  但也有總是能感動和鼓勵你的人,如電影中已經去世的媽媽,媽媽的信這樣說,“我永遠以你為榮,為傲,要永遠忠於自己,我永遠愛你!”在脆弱和充滿無力感的時候,既溫暖又心酸,只想流淚;

  多麼期望生命中能出現一個貴人或導師,在方向和思想上指引,在技術和技巧上指正,在懦弱和挫折的時候,鼓勵我;在要放棄的時候,鞭策我.......就像芭蕾老師!

  不管怎樣,一切的選擇在於自己;面對各種聲音的時候,明瞭和接受各人心智上的差異,在追求夢想上,如十一歲的艾略特一樣有勇氣和毅力,忠於自己,用努力和成就來爭取《跳出我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