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且有創意的重陽節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向來是深受歡迎的,特別是。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內容:重陽節歌謠

  重陽節歌謠一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

  重陽無雨一冬晴。

  重陽節歌謠二

  重陽節,又試話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勞?

  雖則系如畫嘅秋山,遊嚇亦好,做乜偏要嚮往重陽個日,至曉得風騷。

  你話敢樣就可以避災,亦何不大早。點解你單身前往、又試剩落個的妻孥。

  開講話一部通書,都唔睇得到老。況繫個的區區陳跡,重駛乜咁心操。

  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慳嚇腳步,何苦去尋煩惱。

  不若靜坐思量,想嚇邊一樣可圖。

  資料:重陽節的傳說與來歷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大致有三種說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但這3種說法究竟哪種正確,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