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漏雨是什麼情況

  汽車漏雨是一種常見現象。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一般汽車漏雨的情況

  1.門周圍鑲嵌的防水條,很容易偏斜,如果雨水進入車內,請檢查防水條。

  2.黏接發生鬆動的防水條,用專用黏著劑重新黏接。恢復密封效能,使其不會再漏雨,舊車還請留意防水條的老化。

  3.防水條一部分浮起或扭曲,雨水經常會從那裡流入,嚴重變形時須更換。

  4.一小部分鬆動很難黏貼時,乾脆將其剝開再黏接,這樣可以修復防水條的扭曲、鬆弛。

  5.行李箱周圍也貼有防水條,常會出現彎曲部分較緊、扭曲,雨水從縫隙浸入的情況。

  6.門周圍漏雨,原因大多在於周圍黏貼的防水條,檢查有無斷裂、剝落。

  7.剝落時,使用一種叫密封劑的防水黏著劑重新黏貼,注意不要過分拉扯以免弄傷。

  8.剝下防水條,重新黏貼後,塗上橡膠用保護劑,使其恢復彈力,就可以解決了。

  9.翻開地墊,露出膠栓。如果膠栓脫落,水就會從路面浸入車內。

  10.行李箱也同樣,檢查底部的膠栓是否完全嵌合。

  相關閱讀:汽車的發展史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僅4公里,而且每15分鐘就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後來車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牆上,碰得支離破碎。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臺二衝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臺二衝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迴圈、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發明了時速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煤,冒著黑煙,汙染街道,併發出隆隆的噪聲,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鐘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l.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