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豬肉餃子的做法

  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資料僅供參考。

  

  娃娃菜豬肉餃子的所需材料

  娃娃菜豬肉餃子的步驟

  1.食材圖

  2.將小熊和麵機按上不規則和麵棒***又叫鉤形攪拌器***

  3.將麵粉和水倒入不鏽鋼桶內,水先少加點,看情況酌情新增,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4.接通電源選1-2檔,***起先我計時五分鐘停,觀察一下。最終忘了幾個五分鐘了***

  5.此時,沖洗豬肉和娃娃菜

  6.我家人物寶貝幫我剁好了餡兒,加兩茶匙食鹽、少許白胡椒粉和少許料酒

  7.朝一個方向攪拌成餡兒

  8.餃子面完成後在面板上分出20個劑子並按扁

  9.擀成一張張餃子皮

  10.開始包餃子

  11.全部包好了

  12.湯鍋煮開水,加少許食鹽,先下10個餃子,大滾加冷水小半碗再煮開即可

  13.撈出入盤子,蘸自己喜歡的調料趁熱吃。

  豬肉的介紹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物別鮮美。

  豬又名豕、豚。因飼養簡易,又具有骨細筋少肉多的特點,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種。歷代醫家認為:“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蓋虛肌所致也。”“凡肉有補,惟豬肉無補。”“以肉補陰,是以火濟水,蓋肉性入胃便溼熱,熱生痰,痰生則氣不降,而諸症作矣。”所以對陰虛血虛患者多吃豬肉無益。然而,據報道,日本琉球大學教授通過調查發現,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為“長壽之藥”。調查結果發現,某地八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們幾乎每天都吃豬肉,主要由於烹調方法不同,豬肉煮的時間都很長,先將豬肉煮二三小時後,再加入海帶或蘿蔔又煮一小時,做成一種湯菜食用。經過化驗分析,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後,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大大降低。豬肉雖是日常食品,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多食令人虛肥,大動風痰,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於脂肪肉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溼盛、宿食不化者應慎食或少食之。一般入藥均為豬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