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楊氏之子教案

  五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課本第十課《楊氏之子》時,要引導學生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小編在此整理了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楊氏之子》教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楊氏之子》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教師點撥,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通過查字典、看註釋、聯絡上下文及教師指導,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獨特的文言文韻味。

  4.在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難點:能參考註釋,理解課文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劉義慶及《世說新語》的資料,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裡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那位傲慢無禮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讓批評家過去。

  師: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尷尬的局面;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單元,感受語言的魅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0 楊氏之子。生讀課題

  1.揭示課題,解題。請大家想一想:課題“楊氏之子”什麼意思?

  歸納學生的意思,課件演示***姓楊的孩子。之: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2.仔細讀一讀這篇課文,和平時讀的課文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預設1.這篇課文非常短。

  預設2.它裡面還有很多“曰”。

  預設3.這是篇文言文。

  3.師小結:文章很短小.只有55個字。古時候的語言寫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4.師:文言文和白話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預設1.不好讀。

  預設2.難理解。

  師:文言文語言很簡練,有時候一句話只有一個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讀文言文的時候要善於想象.把一個字變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話變成好多好多話,這樣你就能讀懂。

  ***二***反覆朗讀

  過渡:好了,現在我們就來讀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字的讀音,拿不準的字音查字典,看看註釋。

  2.指名讀。***老師相機提示生字“詣”、“曰”、“禽”的讀音。“應聲”的“應”是多音字,這裡讀四聲。***看看是否有讀錯、讀漏的地方。

  3.結合註釋讀。指導寫字:曰***可以將註釋標記在課文中相應的註釋旁邊。邊讀邊對照註釋想想這些詞、句的意思***

  4.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一是注意字的讀音,二是聽聽怎麼停頓。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小結: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度,你自己也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

  5.按照剛才畫記的線,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6.再指名讀。思考:那這篇課文到底講了楊氏子的什麼事呢?

  小結:你們覺得可用哪些好方法來讀懂文言文呢?***相機板書:看註釋、查工具書***

  ***三***細讀課文

  過渡:大家這樣讀了幾遍課文,是不是覺得課文的意思越來越明白了?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向大家請教。你讀懂的地方,可以幫同學解答,也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考考大家。

  1.小組學習交流。

  生自學,師巡視。

  過渡:學習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還要弄懂字裡行間的意思才行。下面我們來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2.生交流。

  第一句: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樑國:郡的名稱,在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惠”是什麼意思?

  課件演示:惠=慧 “惠” 通“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通假字。

  第二句: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詣”是拜見的意思。課件演示:“詣”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孔子的第26代後子孫,學識淵博;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第三句:為/設果,果/有楊梅。

  ***1***為設果:課件演示“*** ***為*** ***設果,果有楊梅。”

  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2***師小結:這是待客之道。你真會讀書!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絡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絡上下文***

  第五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課件演示:“孔指*** ***以示兒曰。” 示:給……看;

  ***2***此是君家果。此,此:這,這個。指楊梅。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師:我有個小問題,孔君平說:“此為君家果。”是逗著小孩玩呢,還是諷刺挖苦呢?

  預設:是逗著玩,是大人跟小朋友開玩笑。

  ***3***生想象,讀出開玩笑的語氣,互相評價。

  第六句: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2***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禽,鳥類。

  3.指名說說全文的意思。譯文: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交流學習古文方法

  小結:像這樣的古文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讀懂它?***引導方法有看註釋、聯絡上下文、查詢資料書、碰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做批註***

  ***四***品讀課文

  過渡: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預設一:很聰慧的人。

  課文說楊氏之子“甚聰惠”,意思是非常聰明。那麼,你從哪兒看出來這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呢?

  預設:

  ***1***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孔君平並沒有說你姓楊,楊梅也有一個楊,只說了一句話“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就聽出來了,這說明他很會聽。

  板書:孔君平 楊梅 楊家果

  ***2***“兒應聲答日——”***應聲:隨著聲音而來。***

  師:說說你覺得怎樣的應聲才最能表現他的聰慧?

  預設:脫口而出地、飛快地、大聲地、自信地、機靈地;微笑著,眼睛咕嚕一轉,淘氣可愛地,故作疑惑狀……

  師:說明什麼?

  預設:說明他反應很快,思維敏捷,也說明很聰明。

  課件出示:李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小兒應聲答曰:未聞 ;

  黃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小兒應聲答曰:未聞 ;……

  過渡: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啊,小孩確實聰明,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還能從哪裡看出他聰明?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說明他聰明。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板書:楊氏子 孔雀 孔家禽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答呢?

  預設:孔雀是君家禽

  ***4***樑國楊氏子九歲,年齡很小。

  ***5***邊讀邊想象地讀課文,體會回答巧妙。

  師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風趣睿智的楊氏子。課文緊緊圍繞“甚聰惠”行文,運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預設二:很懂禮貌的人。

  ***1***思考:“甚聰惠”的“惠”書上說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但作者為什麼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這個“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區別呢?

  課件出示《辭海》“惠”的意思,惠:1.恩惠。2.仁愛,寬厚。3.柔順,賢惠。4.賜,贈。5.兵器名。6.通“慧”,聰慧之慧,古籍多作“惠”。

  預設:仁慈、柔順就是有教養、有禮貌,和藹慈善。

  ***2***思考:我們從哪裡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有禮貌呢?請你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輕聲細讀課文,同桌交流。

  預設1:“為設果,果有楊梅”,從這裡可以看出楊氏之子非常有禮貌,給孔君平準備了水果。

  預設2:我還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兩個字裡看出來。

  預設3:我覺得從“未聞”這個詞看出來他很有禮貌。因為他沒有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進行回答。***一般孩子多是反問或反駁:楊梅怎麼會是楊家的果子?***

  ***3***朗讀課文,能背誦的試著背誦課文。體會楊氏子說話委婉而有禮貌。

  師小結: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很有教養啊!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

  ***五***小練筆

  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他們難道就說了兩句話嗎?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還有好多話呢!展開想象,一定要通過對話描寫把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出來。***孔君平聽了這番話,他會有怎樣的反應?會說些什麼?楊氏子又是怎樣迴應的呢?***

  1.想象寫作。

  2.彙報交流。

  預設:孔君平摸著楊修的頭說:“楊修你這個小機靈鬼兒啊!”楊修說:“嘿嘿!孔叔叔過獎了!’,孔君平笑著說:“哈哈哈!真是個聰明孩子,聰明孩子!”

  預設:孔君平說:“我今天算是領教了少年的聰慧了!我自愧不如。”小孩說:“哪裡.哪裡,我只是無名小輩,剛才說的話多有得罪.請孔叔叔多多原諒!”孔君平說:“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請你去看孔雀。”楊修笑著說:“下次我一定再請您吃楊梅!”

  3.生互相評價,師隨機指導。

  ***六***總結提升

  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脣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還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以後的語文學習吧1

  ***七***相關連結

  楊氏之自選自小說《世說新語》,能說說你們對這部書的瞭解嗎?***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像這樣生動的故事淮有很多。如《世說新語》中小故事兩則:課件出示

  ***一***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裡,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兒子說:“用空中撒鹽勉強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用柳絮因風飛舞來比方。”謝太傅大笑,非常高興。

  ***二***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裡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麼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 ? ”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瞭。”

  ***八***作業

  課件出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蒐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

  3.看《世說新語》,大體瞭解內容,體會語言妙在哪裡。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楊氏之子》教案2

  一 教材解讀

  1.教材位置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10課,位於第三組,是本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共有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一個口語交際習作,一個回顧拓展。其中《楊氏之子》《晏子使楚》為精讀課文,《半截蠟燭》《打電話》為略讀課文。這個單元以“語言的藝術”為專題,緊緊圍繞有關語言藝術和形式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積累精妙語言。

  本組教材圍繞“語言的藝術”來組織單元:《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晏子使楚》寫了晏子針對楚王的侮辱,機智應答,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有力地回擊了楚王;劇本《半截蠟燭》寫了母親和兩個孩子為了保護半截蠟燭裡的祕密與德國軍官的機智周旋,在不動聲色的話語中充滿了膽略和智慧;相聲《打電話》則通過誇張的語言,說明了打電話時,說話要簡練,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通過對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瞭解不同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2.基本內容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3.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通過孩子語言的妙處,從而體現了孩子的聰慧和機智。

  4.內涵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

  5.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瞭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係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絡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裡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6.相關資料

  《世說新語》中小故事兩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裡,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兒子說:“用空中撒鹽勉強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用柳絮因風飛舞來比方。”謝太傅大笑,非常高興。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裡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麼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瞭。”

  二 學情分析

  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絕大多數學生能自學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讀文章後,能瞭解這篇課文的大意,有語言的專題在前幾冊課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單元內容有所擴充套件,內涵更加豐富。

  學生學習的難點是不能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不能體會句子的深刻內涵;大部分學生不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會體會著人物的內心活動將

  感情表達出來,這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指導的。

  三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五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瞭解義慶的《世說新語》。

  六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七 教學設計

  設計

  意圖教學過程二次調整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鼓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一、談話匯入: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裡,大家想聽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

  2.讀題,解題。*** “之”相當於“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這是小學生初次學習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讀正確是學習的重點。

  二、讀通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讀通課文。

  2.檢查讀通情況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 曰 禽 詣 為 應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裡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

  ***3***反覆熟讀

  以上問題,可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三、理解文意

  1.參考註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註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批註在文中,據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以下字詞比較陌生或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2***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3***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5***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6***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禽,鳥類。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通過想象表達,進一步體會孩子所答言語的妙處。

  四、體會語言精妙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話?為什麼?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九歲孩童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2.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後,會是什麼反應?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外拓展五、拓展閱讀

  鼓勵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其他小故事,大體瞭解內容,體會語言妙在哪裡。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活動要求,自選活動方式,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六、課外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活動要求,自選活動方式,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蒐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本次任務佈置後,教師要及時掌握資訊,適時調控指導,並且要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可與“回顧·拓展”中的“展示臺”相配合,也可結合語文課、語文活動積極創造展示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感。]

↓下頁更多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楊氏之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