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未來我們怎樣出行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未來我們怎樣出行》以出行方式為話題,課文的段落以空行和小標題為標誌,共分五段。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未來我們怎樣出行》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未來我們怎樣出行》

  美國一家著名雜誌社近日特邀全球知名科學家和未來學家,讓他們聯袂暢想未來的交通工具將會是怎麼樣的。火車下海、飛機入地、汽車上天……這些聽起來令人吃驚,好像是隻可能發生在神話世界裡的幻想,其實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不久,它們都會變成現實,展示在人們的眼前。

  “海底”列車

  2001年,俄羅斯鐵路專家向新聞媒體透露,再過20年,俄羅斯將投資500億美元完成一項鐵路“超級”工程,即修建白令海峽海底鐵路。屆時,這條分別連線俄羅斯涅蘭和美國阿拉斯加諾姆的全長為90千米的貫穿太平洋的海底鐵路,可以讓旅客從紐約乘火車到北京、莫斯科,甚至到英國倫敦,整個列車可以橫跨美、亞、歐大陸。鐵路專家指出,修建一條安全的海底鐵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儘管美俄兩國陸地在白令海峽相隔為37千米,但是供海底鐵路使用的隧道長度必須要增加一倍以上才行,與此同時,修建海底鐵路還要解決諸如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難題。儘管俄美技術專家沒有進一步透露更多的技術細節,但是他們對完成這個“天才”計劃充滿信心,人們實現乘坐火車穿越大洋的良好願望並不會太遙遠。

  “地下”飛機

  20世紀末,日本流體學家提出製造一種能在地下隧道里飛行的飛機的大膽構想。經過幾年來的科學論證和計算,這種時速可達600千米的“地下”飛機分為上下兩層客艙,總共可容納400人乘坐,機身長50米、高4米、寬2.4米。“地下”飛機的整體造型呈流線形,機翼設在機身的中部,外形為長方形,飛機末端則設有垂直的尾翼,在飛機的下部配置有兩對輪子,供飛機著陸以及時速在300千米以下時使用,飛機的動力來自噴氣氣流,在隧道內飛行時僅距地面1米左右。“地下”飛機所需的機場、航站等設施也同時設定在地下,兩個機場之間用直徑為50米的地下隧道相互連線,隧道分成上下兩層,分別供“地下”飛機來回飛行。專家們認為,這種“地下”飛機具有許多優點:一是,它完全不受氣候的影響,旅客再也不會遭受諸如大霧、雷電、大風等壞天氣致使旅程延誤的苦惱;二是,它絕對沒有墜機的危險,令人慘不忍睹的空難事件再也不會發生,旅客的生命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三是,地下機場隨處可建,空港須建在郊區的慣例也將成為歷史,旅客可免受長距離往返機場之勞累;四是,它可以徹底解決飛機起降噪聲等嚴重汙染環境問題,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文明、更優美。

  “公交”飛碟

  最近,俄羅斯的航空設計師們正在試圖將科幻小說中的飛碟變成未來的公共交通工具。他們把初步構想的“公交”飛碟命名為“生態與進步”,以示未來公共交通的新概念。航空設計師們稱,這種“公交”飛碟的外形酷似科幻電影中的橢圓形飛碟,它可以供1000多人乘坐,它的空中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700千米。在“公交”飛碟的底部安裝有一個氣墊系統,以保證它能在包括山地、水面等各種複雜地形上垂直起降。專家們認為,它既不同於普通的直升飛機,也不同於其他運輸工具,它不僅可以用來替代諸如飛機、火車、輪船、汽車等傳統的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而且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靈活,有望成為未來的“公交之星”。

  “飛行”汽車

  美國科學家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城市堵塞問題,正在研究一種能夠上天“飛行”的空陸兩棲的新型汽車。這種會“飛”的汽車實際上是將汽車和飛機兩者相互結合在一起,它的外形呈蝙蝠狀,在地面行駛時可以將機翼和尾翼摺疊起來。它與普通汽車最大的區別是除了配備有供飛行的機翼和尾翼之外,還有8個發動機帶動8個螺旋槳,其總動力高達88萬瓦,因而它可以不需要跑道做最初的衝刺便能直接飛上天空。“飛行”汽車與傳統汽車一樣可以乘坐4個人,其飛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660千米,飛行高度為1.5千米至3千米。專家們稱,這種“飛行”汽車將採用諸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子計算機自控系統以及衛星控制技術等高階科技裝備,因此,駕駛“飛行”汽車也就變得十分簡單,駕駛員只要按照顯示在擋風玻璃上的路線指示圖飛行,就可以安全、正確地到達目的地,無須掌握像飛機飛行員那樣的高難駕駛技術。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未來我們怎樣出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出行方式為話題,課文的段落以空行和小標題為標誌,共分五段。

  第1段講依據科學,科學家暢想著未來的出行方式,有火車下海、飛機入地、汽車上天。

  第2段講“海底”列車,先介紹了即將修建的“海底”列車情況。從“鐵路專家指出,修建一條安全的海底鐵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科學家為什麼要做這樣難的事?海底鐵路可以讓“整個列車橫跨美、亞、歐大陸”。這樣實在是方便快捷。那麼修建海底鐵路難在何處?難在海底鐵路的長度至少要有74千米,難在對環境的保護。

  第3段講“地下”飛機,介紹了這種可以在隧道中飛行的飛機的外形、動力、飛機場的建設、這種飛機的優點。

  第4段講“公交”飛碟,介紹了這種飛碟命名為“生態與進步”的原因、這種飛碟的不同之處和這種飛碟的優點。

  第5段講“飛行”汽車,講了這種汽車的工作原理和駕駛情況。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認識這四種出行方式,感悟科學對我們生活的改變。

  本課建議教學時間為1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1段:未來會有哪些交通工具?這些未來的工具會變成現實嗎?讓我們接著看看這些交通工具。

  第2段:“鐵路專家指出,修建一條安全的海底鐵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件困難的事。科學家為什麼要做這樣難的事?修建海底鐵路難在何處?

  第3段:“地下”飛機名字由何得來?這段用列數字的方法,說明這種飛機有哪些特點?專家認為這種飛機有哪些優點?

  第4段:“公交”飛碟的名字由何得來?這種飛碟為什麼可以代替大型公共交通工具?這種飛碟的方便靈活體現在哪些地方?

  第5段:講“飛行”汽車和普通汽車有哪些區別?

  課後第1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瀏覽能力,使學生能在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

  課後第2題:學生在學習文中這四種出行方式後,大膽思考,設想出其他的出行方式。

↓↓點選下一頁檢視《未來我們怎樣出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