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記憶中故鄉美麗的小橋,展現了江南水鄉那份優雅的意境。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

  在我的故鄉江南。彎彎繞繞的小河,像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線著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線著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個籃子趕集去,那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才怪哩!

  家鄉的橋大都是石橋,造型卻千姿百態。最簡單的是過戶橋,一塊長石板擱兩端,便把兩戶人家連起來;最漂亮最有氣派的數圓形單拱橋,橋洞像個大大的圓餅,兩邊的幾十級石階形成個大“八”字,一對對石獅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裡,你撐條小船穿過去,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鄉小橋的名稱也美極了。千歲橋、如意橋、震龍橋、元寶橋、娘娘橋、駱駝橋……大人們告訴我,元寶橋、駱駝橋是人們根據它們不同的形狀叫出來的;而震龍橋、娘娘橋,跟民間傳說有關係;至於如意橋,是從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中擷取而來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鑿就的橋名,字型也各不相同,或隸或楷或草或篆,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石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記得那年清明節跟著外婆坐船上墳去,每過一橋,我就大聲地念一遍橋名,接著就聽外婆講一個關於這橋的故事。幾十裡水路百座橋,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裝一條船!

  在家鄉,我們孩子最戀的是橋。整個炎熱的夏天,家鄉的橋也成了我們的樂園。我們在橋頭下棋猜謎講故事,我們在橋邊釣魚摸螺螄,碰得巧,還能從橋洞捉一對毛蟹呢!實在玩累了,蕩一條小船進橋洞,張開四肢平躺著,那涼悠悠的風,輕輕盪漾的波,轉眼就把你送入夢鄉……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

  2. 積累語言,體會作者愛橋、懷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江南水鄉橋的圖片。

  教學建議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記憶中故鄉美麗的小橋,展現了江南水鄉那份悠遠的意境。

  全文共分5段。第1段只有一句話,這個比喻句內涵豐富。“血脈”原指人體內流動血液的脈絡,而在這裡把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比作了網布在大地母親身上的一條條血脈。可見小河與大地母親是多麼親密呀!

  第2段寫故鄉的橋多。村村相連,戶戶相通都靠橋。橋和小鎮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第3段寫了故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作者沒有將橋的姿態一一羅列,而是選寫了最簡單樸實的過戶橋和最漂亮氣派的圓形石拱橋。在二者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盡情想象其他因地制宜、美觀實用的小橋姿態。

  第4段先總寫小橋名稱美,再具體介紹。從根據形狀得名的“元寶橋”“駱駝橋”,我們進一步感受到“千姿百態”的橋造型美;從“震龍橋”“娘娘橋”我們走入了水鄉的民間傳說;隨著“如意橋”,我們走進了水鄉悠久的文化。橋名美,橋名鑿刻有趣。在石橋的映襯下,“或隸或楷或草或篆”的字型,或“飄逸瀟灑”或“剛勁有力”的風格,由“趣”生“情趣”。而那“足足可裝一條船”的外婆的故事,則進一步引發我們無邊的遐想。

  第5段: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在家鄉,我們孩子最戀的是橋”。為什麼呢?“整個炎熱的夏天,家鄉的橋也成了我們的樂園”。作者再通過具體的描寫把孩子們的快樂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橋進一步的讚美,橋是孩子們的“樂”園。作者只是戀橋嗎?不是。由戀橋,到思鄉,此時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本課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是學生積累和感受語言魅力的好素材,引導學生以不同方式讀記,暢談自己的感受,揣摩本文在寫作上的妙處,是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

  通過閱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建議本課用1課時。

↓↓點選下一頁檢視《家鄉的橋》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