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的設計

  語文美教育,就是通過對語文美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鑑賞、表現和創造語文美的能力。做語文手抄報能讓學生自己體會語文的魅力。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參考圖片***1***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參考圖片***2***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參考圖片***3***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參考圖片***4***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參考圖片***5***

  有關小學生語文報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好句好段

  1、當你漫步田野、幽徑或獨立山頭。但只見天空,一味的湛藍,水洗般藍了個透徹。一輪火一般,血一般的落日嵌在空中。落照下一樹兩樹丹楓,千點萬點黃花,斜暉脈脈地吻著它們。但只見一個兩個孤村,三戶五戶人家,一色的小橋,一色的流水。你不由得吟詠起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橋人在天涯。感受到一種壯美,一種悽美,一種靜美,一種絕俗之美。

  2、海邊觀日落別有一番韻味,心裡少了白天的浮躁,多了一絲的平靜。是誰說過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替夕陽感到不平,黃昏又如何?只要有一顆年輕而又有追求的心,永遠都不會有遲暮的遺憾,年輕之可貴不就是因為那顆活躍跳動的心嗎?夕陽的美麗不是也藏有一份活力嗎?連郭沫若也抵擋不住她的美麗,把夕陽比之新娘,把海水比之新郎,從而有了《日暮的婚筵》。

  3、那種日落後,西北邊的天空,那氣勢如虹的雲狀再也看不到了。那日落後鋪的滿天的雲彩,一樣也沒有看到。天上的雲,一日擁擠的連天空的臉都看不到。一日卻稀少的沒有一絲。大約與那幾日雨多的緣故吧。雨越多,放晴後的天空,不僅明麗,奇形怪狀的雲彩也多。越是久旱無雨,天空的雲彩越是少的可憐。即便是有,也是天邊絲絲捋捋,日落後很快也就沒有蹤跡了。晉陽腹地多少年來,很難有一堆一堆如棉狀美麗的白雲。

  4、大凡外出旅遊之人,恐怕都希望看到絕美之日出吧。聽人說,觀賞日出有一個小小的訣竅,那就是一定要爬到高高的山峰之上,才能真正感受到日出的壯觀。在這種時候,你腳下的山峰將你高高托起,便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陡然之間變得無比高大,竟然好似與那天邊的太陽平起平坐一般。可惜,在上海周邊,鮮有崇山峻嶺,不過,據說看那海上的日出,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啊,於是,在去崇明遊玩的時候,我們便專程去海塘邊,為的就是想看一次美輪美奐的日出。

  5、當太陽再次不慌不忙的奔向了地平線,忙忙碌碌的一天才準備劃上句號。至於此時說是黃昏近晚霞?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許只有無聊的我才回去考慮這個無聊的問題。不過我卻知道冬季的日落是多麼的蕭瑟。偶爾幾聲寒鴉的啼叫更是為這個冬季添色不少,些許的淒涼迅速的爬上了心田。凜冽的寒風捲著枯枝殘葉戲謔在空中,看起來有些猙獰與無奈。

  6、慢慢地,看日落就有一種新感覺。在太陽落下的那一刻,心裡就有一種失落的滋味。於是,我虔誠地伸出雙手,想要擁抱它,有想要把它挽留,當被無情的時間拒絕的時候,就只有一隻手與那最後一道紅霞握手道別了。著時候,天就開始黑了。

  7、每天,落日以終古不變的姿態向下墜,它磕在大山刀樣的角邊上,碎了。碎片飛濺起來,漸漸變成盞盞明燈,讓世界上的一切變得格外分明。

  8、第一次完整地欣賞戈壁落日,捧讀落日的壯麗的毀滅,心中雖有幾份傷感,但更多的是感動,感動於落日縱然在消逝前也盡情釋放著那樣的美麗。雖然我知道明晨它依然還會從東方冉冉升起,這只不過是它生命長河中普通的一次輪迴,但它仍如此執著地堅持每一天的熱烈。我想這才是我欣賞戈壁落日最大的收穫!

  9、第一次在海上看日落,是在陽西沙扒灣。海藍藍,天茫茫。漸漸地,紅日只露半邊臉,抹了一片晚霞,似五彩的面紗,海也被染成了金黃色。

  二、成語故事

  【成語】: 長驅直入

  【拼音】: cháng qū zhí rù

  【解釋】: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成語故事】:

  “長驅直入”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表示軍隊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挺進,深入敵方心臟。

  這個成語來源於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公元219年,曹操為奪取戰略要地荊州,與劉備在這一帶酣戰。劉備的大將關羽用重兵圍住了襄陽,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陽毗鄰的樊城,處境相當困難。

  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將軍于禁率軍增援曹仁。不久,樊城這一帶連降大雨,漢水氾濫。關羽乘機引水去淹曹軍,結果於禁全軍覆沒,被迫投降。

  由於洪水衝進樊城,曹仁處境危急。一些部將勸他放棄樊城,乘船退走。但有人極力反對,說是水勢不可能一直這樣大,過些時日會退去,還是緊守為好。曹仁覺得有理,決定緊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將徐晃率軍去樊城解圍。徐晃老謀善算,暫不將部隊直接開到樊城,而在稍遠之處駐紮下來,然後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與曹仁取得聯絡。正好曹操還在組織其它兵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動非常贊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馬到齊,一併開向樊城。

  當時,劉備一部分軍隊駐在離樊城不太遠的偃城。徐晃帶領一些軍隊來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斷偃城軍隊的退路。駐軍中計,匆匆撤離偃城。於是徐晃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這座城池。

  這時,曹操組織的十二路兵馬已經趕到。於是徐晃和這些兵馬會合起來,打算和曹仁內外夾擊關羽。

  關羽在圍頭和四冢兩處地方駐有軍隊。徐晃表面上裝出要進攻圍頭的樣子,實際上親率大軍進攻四冢。等關羽發現徐晃主攻的方向時,為時已晚。匆匆趕到四冢的五千兵馬很快被徐晃擊敗。接著徐晃率領部下,一直衝進了關羽對曹仁的包圍圈中。關羽的將士不敵敗走,襄陽,樊城終於解圍。

  徐晃的捷報傳到曹操那裡,曹操立即寫了慰勞令,派人送到前方。令中寫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中,沒有一個人能像你那樣長距離不停頓地策馬快跑,一直往前,衝入敵人的包圍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