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

  《奇妙的同心圓》一課是浙美版一年級第一冊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學習用色彩畫同心圓,嘗試畫畫構成練習。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我上了一節一年級美術課《奇妙的同心圓》,整個上課過程很順利,老師的教態、提問,學生的回答都非常好,畢竟才一年級學生,美術課我也還沒給他們上很多,連這節課可以用到的水彩、水粉顏料,我也還沒讓這些學生買過,畫過,所以這節課同心圓作業的完成我讓學生用水彩筆和油畫棒塗顏色。這節課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學生在老師發的16開作業紙上用水彩筆或油畫棒畫同心圓,老師的圖片出示和畫同心圓方法大概用了10幾分鐘,剩下還有20幾分鐘,本來老師我多準備了一些作業紙,讓畫得快的學生或許還可以畫第二張不同的同心圓畫,因為同心圓畫在畫紙上,可以畫大的單個的同心圓,也可以畫幾個的不同大小的同心圓,或者是整齊排列的同心圓,所以很期待學生畫的各種不同的漂亮的同心圓畫,本來我想把學生的小畫貼到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同心圓畫,我覺得這張大畫會是很好看的,我甚至設想可以把學生的作業7、8張合起來貼到教室玻璃窗上,讓光線照射進來,會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可現實和理想總是不一樣的,結果一年級小學生在20幾分鐘裡,只有5張作業完成了,作業沒完成,那課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後來聽課的老師們建議我兩次作業,第一次用小紙讓學生先試畫,再把學生的小紙作業貼成稍大的同心圓大畫,有了這次作業,弟二次再畫大一點的同心圓畫,那學生如果完不成,也就沒關係了,因為小作業時學生已經看到了同心圓大畫的效果。但是我想,同心圓畫畫法還是簡單的,只是塗色有些費時間,兩次作業就算了,我一次作業就行了,我用32開的紙讓學生畫,然後把學生的作業貼到1開紙上,形成一張同心圓大畫,這樣學生就能當堂完成了,課堂效果就能出來了。

  美術課不管制作、繪畫,我的原則是當堂作業當堂完成,不擠佔學生課餘時間,其他美術老師也是這樣的吧,因為我聽到的美術公開課和優質課老師也是當堂完成任務,作業也是當堂呈現,所以美術課的作業我儘量給學生時間完成。這就是我上了《奇妙的同心圓》這節課的反思,希望美術課的作業都讓學生做完、做好,這也是我對自己美術課作業的要求,希望越做越好。

  篇二

  今年第一年教一年級,以前一直覺得教低端很好玩,到了自己真正接手了,才發現,其實也很累啊。剛開學的第一個月,面對這群好像什麼也不懂的小傢伙,總覺得上課好累,現在,開學已經第十週了,他們的表現越來越棒,我也越來越喜歡他們。所以,當這次要上公開課的時候,我毅然而然的選擇了一年級。《奇妙的同心圓》,看著好像並不難的一堂課,我相信孩子們能學的輕鬆,畫的快樂。這節課其實是以後所有造型表現課的基礎——練習線條和塗色。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得不高,就是讓學生學會畫同心圓,並持續激發孩子們的美術學習興趣。這麼簡單的教學內容,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我和大師比一比。 出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方塊與同心圓》,讓學生找找這裡的造型、色彩元素。同時 我介紹了大師的生平,這位大師的繪畫售價曾近一千五百萬美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認真畫畫的話,有可能超過大師。這樣一說,每個孩子都來勁了,都說自己能超過畫家,有了動力,畫畫就有激情了。

  二、配上音樂畫畫。上課前,我找了很久的音樂,因為我覺得這堂課應該是很輕鬆的,同心圓應該是快樂的,所以,本節課我給學生配上了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感覺孩子們畫的時候特別帶勁。我既用音樂控制學生的作畫時間,又用快節奏的音樂加快學生的作畫速度。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畫畫是一種享受。

  不過,這堂課我有一點考慮不周,那就是學生創作前,我雖然展示了範作,但是我沒有當堂示範,原本以為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就不需要示範了,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個別學生在塗色上還是存在些許問題:塗色不勻。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砂皮紙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為一年級的繪畫課比較少,所以,在下次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入示範這個環節。

  總的來說,這節課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了線條和塗色的練習,雖然簡單,但是學生學得紮實。

  篇三

  本課一開始我以圖片洋蔥讓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觀察中找到自己的發現,這樣的匯入貼近生活,更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為還是挺成功的,學生都能對洋蔥上的圓形有所發現,從而揭題“奇妙的同心圓“。接著我開始強化學生對同心圓的認識,以實物教具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讓學生從一個圓到多個圓的組合,再到螺旋形的比較,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認識,清楚地認識什麼是同心圓,以及同心圓與螺旋形的區別。能幹的學生還能說出同心圓的特點,如:圓心不一樣,圓形不一樣,顏色不同等,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引導,如:圓心可以很大,也可以非常小;同心圓的圓形可以是橢圓的、方圓的、甚至是不規則圓形的;顏色豐富多彩。示範表示學生更能輕鬆地把握這些特點。緊接著遊戲環節,讓學生分組找找生活中的同心圓,這個環節的意圖我是想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昇華到生活中的運用中,因為藝術源於生活,想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其實有著各種各樣奇妙的同心圓,課堂教學時,我設計了8張圖片的找同心圓,並且是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時間花費的過多了,其實學生在通過變魔術環節時已經明白了同心圓,這個環節還需要斟酌,篩選。之後共同欣賞同齡小朋友的作品,學生對這些作品都比較喜歡,他們在說感受的時候,都能說到同心圓的特點,教師從兩個問題去進行引導,第一:看了這麼多的同心圓,你有什麼感受?第二:這些同心圓美在哪裡?師傅事後給出了寶貴建議,說課堂上這個環節,學生的作品還過於多了,特別是類似的作品可再精簡,就可以選擇4種不同的同心圓,讓學生自己進行篩選,挑挑自己喜歡的同心圓,然後說說為什麼喜歡,這樣學生的創作更加靈活多變。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術課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美術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敘述: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生活美術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因此才會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絡起來,讓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術教育……活中的美術課堂,讓我更多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課程,從而促使我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來組織課堂內容,才會更多的關注美術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