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物體的浮與沉教學反思

  反思是為了以後的教學工作能做得更好,關於八年級物理物體的浮與沉的教學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物體的浮與沉的現象,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再加上學習了阿基米德定律後,學生對浮力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本來我認為不需要用很多時間分析,但事實不是這樣。問“浮沉與什麼有關”,回答千奇百怪。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抓住學生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瞭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圖片的特性,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整節課主要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通過演示實驗並運用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分析得出物體浮沉條件,第二環節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得出對於質量分佈均勻的實心物體,可以通過比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浮與沉,通過課本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技巧,並能對生活中有關浮沉條件應用的例子進行分析和解釋,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因為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自己得出結論,所以學生的關注程度很高,領悟力也較好,所以順利達到了預期設想的教學目標。

  ***二***

  1.從教學效果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科學探究的精神與流程,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很好,達成度較高。

  2.在實驗過程中隨機的錯誤很多,老師要能迅速判斷並及時引導。

  3.如何處理課堂預設和生成的關係。如有些學生在自主探究控制物體浮沉時將包裹氣球皮的橡皮泥捏成了船狀使其浮上來,或將顏料殼的開口用橡皮泥堵住將橡皮泥捏成船狀將顏料殼浮上來等與教師上課前的預設:氣球吹氣、做成空心狀等異曲同工,教師如何捕捉這樣有創意的生成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命題。

  ***三***

  在《物體的浮與沉》一課上,我採用了課件輔助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1、首先,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課件出示一個《阿凡提幫助窮人的故事》故事匯入新課,讓學生知道浮與沉還能幫助人們做事。

  2、在活動1的教學環節,我首先是讓學生在認識了實驗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不同物體可能會產生的沉浮現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驗證自己的猜想,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3、在這個環節後,我引導學生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怎樣讓浮著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研究的問題,可以是其中的一個也可以是兩個問題,這樣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探究時間,讓學生在寬鬆、民主、和諧的環境裡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團結、合作、互助的科學精神。在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彙報,把自己的智慧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同時分享同學的智慧,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又可以促進小組的相互學習,共同分享成就。

  4、在本節課的最後,讓學生自由談本課的收穫,自我評價在本課中的表現或小組表現,使學生敢於正視自我。發現自我和小組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以利取長補短。教師的隨機評價,給予學生克服困難自主探索的勇氣,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