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物理知識總結歸納

  具體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資訊嗎,和小編一起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上冊物理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一

  《物態變化》複習提綱

  一、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換算關係T=t+273K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裡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排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沸點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③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練習:☆要使洗過的衣服儘快幹,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乾、甩幹***。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二

  《光現象》複習提綱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練習:☆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裡,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鐳射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汙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裡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凹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鏡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鏡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凸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鏡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凸面鏡應用:汽車後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複習提綱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三

  《透鏡及其應用》複習提綱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藍天白雲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雲中”自由穿行。這裡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雲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像,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二、透鏡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佈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訊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猜你喜歡:

1.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重點歸納

2.初二物理上冊概念整理複習彙總

3.初二物理知識點講解大全總結

4.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5.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