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考文言文精選題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遼寧高考語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遼寧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穀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於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又非有以大過於群臣。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後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於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閒而不亂。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至於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倖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託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氣有餘,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書》曰:“如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謂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彥聖,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苟以人臣之勢,而居於廊廟之上,以捍衛幼衝之君,而以其區區之才,與天下爭能,則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奪其權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於天下。其所以歷事三主而終其身天下莫與爭者,以其無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歟?

  遼寧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      提拔

  B.至於捍社稷             保衛

  C.郡國邊鄙之臣            淺陋

  D.則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奪其權矣   機會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付以天下後世之事   不賂者以賂者喪

  B.才不足而節氣有餘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C.又非有以大過於群臣  不能容於遠近

  D.先無尺寸之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1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

  B.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

  C.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

  D.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武帝知人善任,所選拔的官員都能竭盡其才,而且功勞業績顯著。

  B.輔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過人的才能,而是要有節操、氣度和涵養。

  C.霍光雖然昏庸無能,但能一心一意輔佐幼主,所以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D.文章認為司馬仲達有才能而沒有節操,荀息有節操而沒有氣度、涵養。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5分***

  ***2***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5分***

  遼寧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9. C***鄙:邊疆,邊遠的地方***

  10. B***B. 兩個都是轉折關係連詞。A. 前者的意思是“把”,後者是“因為”。C. 前者的意思是“比”,後者表被動關係。D. 前者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於“的”;後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1. B

  12. C***說霍光“昏庸無能”不對,文中只是說他才能不突出***

  13.***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擊進取來求得不尋常的功績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脫俗顯而易見的才能,然後有希望獲得成功。

  ***2***但這種人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不義的事堅決不做,因此可以輕易***而缺少權謀,能夠為正義殺身,卻不能保全他的國家。

  遼寧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古代的人,只有漢武帝號稱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將、郡國邊城的臣子,身邊的侍從、陰陽律歷博學的士人,以及管理錢穀的小吏,治理刑獄、出使外國的人,沒有誰不是竭盡施展自己的才能,並各自適合他們的職事。然而這仍然有所試用,他們的功勞業績顯著,是天下共同瞭解並相信的。至於霍光,起先並無一點點功勞,而他的才氣心機也並非有什麼遠遠超過當時朝中的群臣的。但是漢武帝把他從眾人當中提拔上來,把天下後世的事託付給他。而霍光也能捨身忘己,一心一意來輔佐幼主。處在廢昌邑王立漢宣帝的關頭,他的舉措非常從容而不慌亂。這是什麼緣故呢?

  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擊進取來求得不尋常的功績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脫俗顯而易見的才能,然後有希望獲得成功。至於保衛社稷,輔佐幼主,它的難處不在於有才能,而在於有節操,不在於有節操,而在於有涵養。天下本來就有能夠辦事的人,但是由於才能超群、地位顯貴,就會有僥倖取得功名的想法,憑著一時的功勞,而看輕危害萬世的禍患,所以說“不在於有才能,而在於有節操”。古代的人有喪失這一點的,司馬仲達就是這樣。天下也有忠義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際把後事託付給他,而他不會忍心辜負你。但這種人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不義的事堅決不做,因此可以輕易***而缺少權謀,能夠為正義殺身,卻不能保全國家,所以說“不在於有節操,而在於有涵養”。古代的人有喪失這一點的,春秋晉國的荀息就是這樣。霍光,才能不足而節操涵養有餘,這是漢武帝重用他的原因。

  《尚書》說:“如果有這樣一位忠臣,忠實誠懇,沒有別的本領。但他的心地寬厚,能夠容人容物。人家有的本領,就像他自己的本領一樣。別人品德高尚,他從內心喜歡,不僅僅在口頭上稱道,而且能夠容納他。這種寬洪大度的人是可以保住我的子孫和百姓幸福的。”這說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它的本事,那麼他的心胸怎麼能寬闊地容納天下的有才人,怎麼能喜歡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樣?

  才能,是競爭的苗頭。只有聖人在上,驅趕天下人各自為自己的職事奔走,爭著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果憑著臣子的勢力,處在朝廷之上,來保衛幼小的君主,靠自己微不足道的才華,來和天下競爭能力,那麼奸臣小人就會趁機來爭奪那個權力了。

  霍光憑著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殺大權,威望蓋過君主,而尊貴震動天下。他能夠歷事三個皇帝卻終生沒有誰和他爭權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別的本事,漢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