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生活分清良莠方能寫出倍受青睞高考作文

    語文試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分值也相對較高,而有些作文水平差的同學在這上面往往會丟很多分,從而影響的高考成績的總體水平,尤其是高考語文網上閱卷後,一些作文中常見的錯誤如審題不當、扣題不準、主題雜亂、宿構套襲、內容空洞、語言乾巴、結構混亂、文體不清、庸俗低幼、書寫難看等等直接影響了分值。在這裡對高考作文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技巧,希望坦誠地與大家交流,把閱卷老師的切身體會告訴大家,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考前的作文訓練。
    一、瞭解網評,順應時勢
    網上閱卷簡便快捷,但閱卷老師的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那些“語言低幼化、構思平板化、立意謎語化、內容庸俗化、書寫隨意化”的“五化”作文,會大大敗壞老師的閱卷情緒,這類作文不會得到40分以上的成績。另外,與傳統閱卷相比,網上閱卷的回視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螢幕,在螢幕的右邊還要輸入至少4個分值,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觀點鮮明、扣題緊密、表達幹練曉暢、過渡緊湊、書寫工整清晰、鳳頭豬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二、學會審題,準確立意

    首先加強審題立意訓練。立意準是得到內容分的基本前提,“題好一半文,題跑一半分”。若審題失誤、角度失當、立意失明,即“跑題”,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語言再有文采,事例再豐富新穎等,也成了繡花枕頭了。而審題立意訓練的最好材料是最近兩三年的全國各地市高考作文題,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異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歸納、總結,摸出普遍性的東西在“異”的方面深入分析,摸準特點與方向。隨著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題,別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題呈現出多樣性、特色性。命題指向多體現出現實意識、作文的自由意識和引導意識。其總體走向就是:貼近生活,關注社會,發展個性,突出人本,鼓勵合理的創新。概括總結近幾年出現的作文型別,抓住“類”的特徵,解構材料或話題。有的話題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點,弄清隱含的真正含義,必須費番腦筋,像2007年山東的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重點核心應是“記憶”,而記憶是虛的,它要以人、物、事、話等為載體,且這些載體的背後都有價值和意義,值得去銘記。這個記憶可以是過去的,也可是現在相對於未來的。時間是一個過程,它和記憶是雙向關係,它能使記憶淡化或強化,對記憶進行提煉與昇華。“不會風化”是明確地限定“記憶”不是瞬時的而是歷時的,歷時的結果必須是得到強化。這就隱含地告訴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沒有對事物內涵、價值、意義的揭示,敘寫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闡述觀點一定要追因究果,簡單地羅列現象材料。而事實證明2007年的考生多數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概括地說要做到析題三步驟:析題圍***物件、範圍***,析題穴***題目深透的要害處,析題眉***題目蘊涵的觀點態度***。
    對於給材料型作文,要特別給予重視,務必要加強審題立意訓練,對所給材料要認真分析,準確抓住材料的主旨,緊扣材料主旨和規定話題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對話題的提示和引出,幫助考生開啟思路,便於考生類推,或只是引出一個話題,那麼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對話題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話題雖然廣闊無邊,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範圍來寫。高考這類作文試題結構目前大致定型為四個部分——背景語、啟示語***漫畫中的註釋語***、限制語、強調語。審題立意要做到:
    1.從背景語入手,審清思維模式——解決好“怎麼想”的問題。
    2.從限制語入手,審清文章主旨——解決好“是什麼”的問題。
    3.從啟發語入手,審清寫作重點——解決好“寫什麼”的問題。
    4.從強調語入手,審清寫作要求——解決好“怎麼寫”的問題。
    對於出現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看圖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應的訓練。力求在5到10分鐘內就能準確、全面地讀懂題目,吃透命題意圖,明確寫作範圍,總之,做到“一箇中心,三字法則”“一箇中心”是指虛***喻意、弦外音***入實***生活、社會***出;“三字法則”是指“精”“準”“深”。要並據此確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列寫作提綱,確立寫作體裁與思路,由此才能寫出“適銷對路”的高分之作來。
    總之,審題立意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理解準確,表述明確,立意深刻。而立意時務必要跳出四個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質性的小圈子,進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跳出個人圈子,從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視角上換位思考,分辯是非,權衡利弊,使觀點有高度;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適當進入歷史的昨天與前天,以古諫今,使見解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現象的小圈子,進入文化層面透視社會文明,使思維走出簡單膚淺,進入哲思睿語。
    當然,審題入題訓練還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如,不少學生審題時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鐘,一葉障目,顧此失彼,斷章取義:或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機取巧,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話題的本意;或者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於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心有旁騖,從而也造成了選不準角度,中心散亂不清。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很重要,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點。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為話題作文,有些不認真仔細地審題,搭眼一看就認為,寫小事,立意為:“做小事很重要”“平凡與偉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細節決定成敗”等,結果都偏離題意了,根本沒有考慮“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別人的,為什麼必須做好。
    三、研讀樣文,分清良莠
    研讀、借鑑優秀範文是一個學生在衝刺階段應對高考作文的捷徑。尤其是對那些寫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績在46分以下的學生來說,效果極為明顯。“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選一些高考優秀作文進行評析、歸納,可以較為便捷地從中理出一些新思路,運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從而寫出美文佳作來。故此,在熟知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的前提下,對照基礎等級與發展等級逐項學習,明白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切合題意的、健康充實的、明確完整的、真摯豐滿的、深刻有力的、文采靈動的、構思新巧的、扣題嚴謹的、個性突出的。失誤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優秀的作文卻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礎等級與發展等級的完美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選取二十篇,反覆讀,模仿寫,定會受益匪淺。
    當然研讀樣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確分析自己的寫作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的。否則就成了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了。研讀時一定要選那些和自己常寫常練的熟悉的文體文章,效果才會明顯,否則你在時間短、把握難的情況下可能會捨本逐末。精選範文,一定要目標明確,重點突破,別一味的求新求奇求異,實際上,沒有高超的手筆,閱卷老師是很難接受此類文章的。為研讀好高考作文,選一種好的高考作文指導資料是至關重要的。找準目標,反覆研讀,深入思考。另外研讀優秀範文就要明白它優在哪裡,和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對照,感悟到範文觀點之正確、立意之深刻、內容之充實、結構之完整、頭尾之虎豹,修辭之多樣、感情之真摯、細節之感人、手法之變化、句式之靈活、創意之新穎等。古語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識器。”即為此理。但從閱卷情況來看,學生缺少規範作文的意識,不少文章漫天撒網、不知所云,低幼的語言漫卷飄,無規範,無思想,無素養,無能力。這除了寫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與複習過程中忽視對優秀範文的學習與借鑑有很大關係。當然所謂範文借鑑,並不是機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謀篇佈局、表達技巧、入題扣題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選用與表述等方面的規範與獨到之處,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比如能打動閱卷老師的記敘文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式、故事導引式、先聲奪人式、特寫鏡頭式、懸念式、烘托渲染式、對比式、欲仰先抑式、倒敘式等等,對照範文一一體味它們的妙處,然後選三兩種反覆模仿訓練,達到純熟,就再也不十白作文開頭難了。
    四、揚長增亮,升格訓練
    加強作文升格訓練是必經之途,可不少師生作文訓練盲目,身在文山中,雲深不知處,作文成績難提高,其根本原因在於學生不明瞭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長處,找不到揚長補短有效辦法。作文訓練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隨心所欲。比如先按文體,然後按文體的各項要求,一項一項訓練,像是起題目的藝術、開頭結尾的藝術、比喻排比的妙用、過渡銜接的方法、記敘文中的議論、議論文中的記敘、結構形式的藝術、細節描寫、烘托渲染懸念揚抑之法的使用、點題的方法技巧、巧用詩詞歌賦顯文采顯底蘊、文章的煽情藝術、同一材料的多角度敘寫、鋪排藝術、小標題的藝術、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藝術等,通過研究,能發現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哪些經常用但還沒用好,需要特別訓練,哪一種手法用於哪一種文體和哪一種情況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訓練有素,爛熟於心,在反覆的磨練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場上,才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寫出合題切理、文采飛揚、亮點迭出的佳作來。當然,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無缺取勝相當困難,但要做到區域性流光溢彩、珠圓玉潤、錦上添花還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亞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誠信。”***《守衛精神火種》***“她靜靜地佇立在風中,風很大,裙腳翻飛,一如她飄搖的心旌。不知是因為怕風,還是因為怕冷,天空中只有幾顆隱隱閃爍的星星。遠處,萬家燈火連成密密淺淺的一片,朦朧卻很溫暖。”***《頂風的女孩》***
    練熟幾種常用模式,以供選用,但並不主張寫作的機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說在高考作文的應試訓練中,設計若干套路,精選巧練,以備高考之需時靈活運用。如:深入思考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個別到一般。
    特別注意的是,“規矩文”的寫作訓練也不可忽視。由於許多考生“規矩觀念”淡薄,一下筆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馬由韁,不倫不類;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顧此失彼,顛三倒四;選材散漫,亂扯亂侃;羅哩羅嗦,空洞雜亂。閱卷老師及其討厭這類文章以及那些內容庸俗化、語言低幼化、書寫混亂不清的文章。要嚴格遵循各種文體***特別是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序列***比如議論類中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系統地逐一訓練,而不是以考代練,大部分考題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趨地只練一種題型,用一種死板的模式去不知變通地練,會誤入歧途的。練寫考場作文,做到像模像樣、規規矩矩,尤其是對那些寫作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這更是“基本建設”,可以受用無窮。
    五、積累素材,關注生活
    仔細研究一下2007年各地的高考,不難發現,主題內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個人心靈、素質、思想、學習、生命、責任方面的,有社會、國家、民族的歷史、現實、未來發展與文化方面的,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是決然寫不出內容充實、主題深刻的佳作來的。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分類整理識記一些能體現“時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儘量做到新穎獨特。具體來說,可以按照社會人生***熱點聚焦、人生哲言、戰勝挫折等***、美德素養***尊賢尚能、關愛互助、知能修養等***、文化教育***民族傳統、創新精神、人文情懷等***、情感思維***親情友情、民風民情、辯證求異、價值取向等***、理想實踐***立志成才、愛國為民、知行統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間藝術、傳統習俗等***、科技發展等等方面,系統地梳理教材***不僅是語文課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識、人物事蹟、哲理名言。同時有意識地蒐集相關出版物***影視報刊、經典著作、名人傳記、鮮活時文、睿智心語、文化散文***中的時政要聞、科技動態、熱點話題等,並在作文訓練中應用。此外還要注意具備政治課本中訓練過的10個方面的認知能力:①實踐論;②矛盾論;③方法論;④聯絡的觀點;⑤發展的觀點;⑥一分為二的觀點⑦存在與意識的關係⑧外因與內因的關係;⑨量變與質變的關係:⑩主流與支流的關係。另外,對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親友交往等還要注意觀察,畢竟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發人的靈感的材料。近一兩年作文命題取材視域廣闊,拓寬了材料的來源。作文取材十分廣泛,以2006年、2007年為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現實鏡頭,有的是網路調查,考生寫作的自主性更強了,對於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寬廣的平臺使之有一顯身手的餘地,思考角度與現實距離更近、更和諧。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啟用學生生活情趣和寫作能力的積澱,這既有利於考生的才情展現,並將作文生命植於生活的源頭,賦予新鮮氣息,又有利於增強人文底蘊,扣緊時代脈搏而抒發真情實感。各地作文命題又特別關注考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直麵人生,感悟人生。人情味更濃,生活性更強,涵蓋理性,看重思辨,呼喚“理性”,關注培養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關注心靈的自我修養。以感悟為手段,以理性思辨為目的,發掘考生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思辨能力,同時,迴避熱點又暗合時代主題。當然,真要備好生活素材。還得把上述活動的內容寫進日記或練筆中。特別是那些有閃光點、有衝擊力、有啟發性的人與事,要及時地記下來:到臨考前,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強化素材積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應考時再有積極的心態,規範的考試技巧,程式化的考試規律,過硬的考試策略,就一定會考出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