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博物館

  成立於1987年7月,現址坐落於“抗戰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成立於1987年7月,現址坐落於"抗戰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近年來,在省文物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援下,老河口市文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被命名為"湖北省十佳文博單位"、"全省文化工作先進集體"、"襄樊市文化工作先進集體",館保衛科被襄樊市公安局通報嘉獎;"舊址'先後被命名為老河口市、襄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省級示範基地。

  二、館藏作品

  全市各類文物點約222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5處、市級文保單位158處。現有館藏文物約14482件***枚***,其中已鑑定為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183件。

  基本陳列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史料陳列》 "舊址"陳列以珍貴的史料,客觀反映李宗仁容共抗日,胡繩、碧野、臧克家等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文化人士雲集老河口,使得老河口成為抗戰時期繼桂林、重慶之後的另一個抗戰文化名城的史實。

  三、珍貴藏品

  漆木箱

  戰國。長方體,子母口承蓋。前後壁上有四個銅質獸面紋鋪首銜環紐。底上有四個銅質矮蹄足。表面髹黑漆。

  彩繪漆木方豆

  戰國。由蓋、盤、柄和座組成。表面髹黑地,其上用紅、黃和棕紅彩繪成變形鳳紋、蟠螭紋、波浪紋和點紋等圖案。

  透雕鳳紋玉璜

  戰國。青黃色,溫潤微透。體扁平略弧,透雕對稱變形鳳紋,鳳體上浮雕雲紋,其間陰刻網紋。

  銅戈

  戰國。深綠色。長援上揚,援中脊起稜,兩側有刃,尖鋒,短胡,闌側三穿,內外端有刃,一面刻有銘文八字,共二行。

  四、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由市編委、發展計劃局、財政局、建設局等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的通知";在有限的人力、財力下建立起重點文物保護網路,確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盜掘、人為破壞現象;加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監管力度,堅決防止破壞文物事件的發生;完成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化黌學"重要組成部分"明倫堂"的維修設計;順利完成了"老河口市文物保護'十一五'規劃";館藏文物實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人技兩防,確保了館藏文物連續十七年安全無事故;博物館安防消防設施建設已經納入政府採購目錄,計劃建設符合二級風險等級標準的安防設施。

  科學研究走在襄陽市縣市博物館前列。我館已在全襄陽市率先基本完成館藏文物的鑑定、建檔工作,館藏文物正步入科學管理的軌道;由我館撰寫的考古類專業文章近年來在國家級刊物《考古》及省級專業刊物《江漢考古》上發表近十篇;編撰的地方史料等在市級有關刊物刊登;在有關專家的主持下,由我館業務人員實施的古代飽水漆木器的保護修復研究課題已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漆木器的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不日,一批精美的古代漆器將以完美的姿態向世人展示。

  五、建設發展

  佔地面積約3.8畝,其中"舊址"建築面積1056平方米,博物館綜合樓建築面積約2473平方米,是襄陽地區首家擁有文物專用庫房的縣級市博物館。博物館舉辦有"李宗仁舊址史料陳列"常年對外開放,同時每年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展覽活動,先後舉辦了《中華將帥展》、《科教興國展》、《神州百年展》、《華夏壯歌展》、《道德興邦展》等大中型圖片展覽8個,參展中小學生約二十萬人次。

 

  看了的人還看了:

1.重慶神農架導遊詞3篇

2.湖北襄樊市概況

3.襄陽景點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