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過去的一切作文

古往今來,告別似乎成了悲傷的代言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最後一個初中的夏季,最後幾周奮鬥的日子,最後居住在這我已生活了九年的地方,我挽不住那匆匆流走的時光。親愛的校園,是時候與你告別了嗎?

猶記得剛剛來時,還是六歲的時候,一名老師帶著我們一群孩子,隨著我們歡快的步伐踏入高大的校門,這裡的一草一木便映入我們的眼簾。低頭是路邊粉色紅色紫色開的熱烈的鮮花,抬頭是茂盛的楊樹,枝幹長長的伸向天空。平整而又開闊的柏油路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像是冒出油來,深紅色,由一塊塊紅磚砌成的教學樓高高的,彷彿是要碰到那悠悠飄過的白雲,與金黃的太陽好像離得那麼近,那麼近。操場好像沒有盡頭似的,我跑呀跑呀,不一會就累了,可那紅色的跑道好像伸向很遠的遠方。

後來我生活在這了,一晃就是九年。見過清晨的的第一縷陽光斜射在書桌上,也在傍晚透過窗子望見那火紅的夕陽。唯有不變的是總是纏繞在耳邊的朗朗讀書聲與每天被快樂充滿了的日子。我們在報告廳的舞臺上放聲歌唱,我們戴上紅領巾,又脫下別上團徽,我們在主席臺下走紅毯,分享快樂與成長。

最後一次賓士在操場,是體育中考。操場彷彿也沒那麼大了,三分二十秒足以跑完,我們的汗水像以往我們以往在玩耍時一樣又一次掉落在這紅色的跑道上,可一次次的邁步都是與它做著最後的告別。

再次行走在校園,我輕輕一蹦都可以碰到大樹的葉子了,每一個面龐都是那麼親切,每一條道路都是那麼熟悉,這十萬平方米的土地滿載著多少的快樂與回憶啊。,此時,我想到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我揮一揮手,與我的童年告別,與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告別,讓美好的回憶常注我的心間,我揮一揮手,滿載著收穫與成長,正式而莊重的與校園告別。

2

再見了我熱愛的教官,再見了我熱愛的泉州夏令營,再見了,我住了七天都有著深厚記憶的旅館,再見了,美麗的西沙灣!

此刻,站在站臺上,看著眼前的夥伴和教官,一個夥伴用肥嘟嘟手握住我,淚眼朦朧,不捨地對我說:“真的要分別了嗎?”

我應當怎樣與他,我親愛的夥伴告別!

第一天,我們還是陌生的人與人,在經歷了團隊破冰的激發和隊長的觀照,我們幾個逐漸成陌生人成為了幾個不離不棄的小夥伴,我們身上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羈絆!

第四天,我們經歷了城市生存,有人叫苦有人喊熱,但在我們的相互鼓勵下成功了,吃到了勝利的果實,那時,我們的羈絆更深了!

第七天我們的羈絆更深了,可惜告別總是這麼快到來,如果我有七龍珠,我一定會許願讓所有我愛的人都長不老,二讓時間倒流,三就是讓夏令營無限長,“只可惜,做不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現在看著他們,整個心裡都是教官說30分鐘後熄燈,背餐前訓的美好回憶,還有和他們有說有笑的美好經歷。

再見了。轉身踏上動車,像一年前一樣。

我手中多了一份羈絆懷念。

每一次分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3

人生有分有合,告別並不見得是壞事。

還記得小學畢業前期,爽朗的天氣下一切顯得美好,但是六年級同學的眼中卻飽含著複雜情緒,面對即將畢業的他們不知該開心還是難過。走廊上的人相遇時是甜甜的微笑,但在微笑的背後卻是無盡的不捨,每個人都不希望讓對方因看到自己的悲傷和難過。男孩子之間下課依舊嬉戲打鬧,讓自己在剩餘的時光裡,給對方留下深深的印象。女孩子下課結隊在校園裡漫步行走,在諾大的校園成為人們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鈴聲響起,我卻沒有像以前一樣衝出教室,又是一節課過去了,我們離告別又進了一步,一位同學在我面前走了過來,問道:“不出去玩嗎?”我輕輕地搖了搖頭,他想說些什麼,但當看見我臉上的神情時,他將想說的那句話又咽了回去。

我們無法讓時間停止流逝,該來的還是來了,一場考試、三張卷子、一次畢業典禮,像三隻無形的手,將我們打散了。我們走出校園,有的頭也不回徑直回家,不是不想說再見,而是不願意說再見,每個背影所擋住的是同學們包含淚水的眼睛。我不服,為什麼六年的情感,僅僅一場畢業典禮就將我們分開了呢?一路上我疑惑不解。

如今我明白了,告別不是永遠離開,而是相遇的開始。有了失去,才會重新獲得新的東西,不要因失去而悲傷,否則你會失去的更多,要珍惜當前所擁有的。

4

城門前一片靜寂,只聽一片竊竊私語聲。太子出現了,大家住口不言,給冬景增了幾分落寞。太子嚴肅地望了望人群,用沉重的嗓音緩緩吐出字句:“今日,是重大的一天,不因為其他事,而是——”話音突落,太子皺緊眉頭,心中翻動起了一縷遲疑。

終於,他放下遲疑。他抬起頭,嚴肅地說……

今天,便是我的出征之日。我和舞陽站在一起。舞陽眉頭緊皺,汗珠不停滴下。而我,卻在四周觀望——也許,這是最後一次看景了吧!可是,又為何放不下呢?

過了片刻,秦舞陽不禁問道:“荊卿既知此行有性命之憂,為何還能如此坦然?”我平淡地說道:“你可曾聽說過秦國的士兵是怎樣上陣打仗的?”不等他回答,又繼續說下去:“他們從不披甲戴盔,上陣殺敵,卻無人退縮,這也是秦軍為何能夠所向披靡,稱霸天下。而今,燕國就要被秦軍的鐵蹄踐踏,身為燕國子民的我們,怎能不像秦兵那樣,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呢?”

漸離,我的好友,雙眼熱淚不止,盯著我一直看,怎麼也看不夠。我用爽朗的笑聲給眾人緩解情緒,可他,漸離,卻依然哭著。漸離,為什麼叫漸離?難道已註定我要和我最重要的人漸漸離去?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我陷入失友之痛?

“荊卿,你此行就算能夠成功刺殺秦王,可秦王還有兄弟子嗣可以繼位,這樣秦國就會把燕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而你此行又何談是救燕國呢?”我輕笑了一聲,說道:“如果我們成功刺殺秦王,秦國勢必大亂,而燕國,就可以藉此得到發展,甚至強大起來,不求稱霸天下,但求相安無事。所以,用我的命來換取燕國的復興,豈不是很值得?”

冬日的雪花緩緩落下,落在人們的心裡。我說,時候不早了,該走了。上了馬車,卻又遲遲不肯離去。我向大家揮手,淚水再也控制不住,流到地上,融化了積雪。眾人淚流成河,悲切之意更加濃厚。這眼淚,是對朋友,還是家鄉、親人的思念呢?又或者,是對心中放不下的情感的詮釋?

冬天的易水河是最美麗的,雖然水面已然成冰,不如春天的河水生動、活潑,卻猶如一面鏡子,倒影著遠方重疊不斷的山巒和帶著點點絲綢的藍天。只是這一切,都好像是在為離別的憂傷作鋪墊罷了。

我的臉上出現了一抹笑容,此時,秦舞陽面上的寒色也蕩然無存。漸離為我們擊築,雖淚流滿面,築聲卻鏗鏘有力。這應該是他最突破自己風格的演奏吧!雪依然在下著,越下越大……

音絕愁何在,風息人已沒。淚見天涯路,拳拳壯士心!

5

在如今的世界,似乎告別已成為了一件奢侈品,追求者眾,得之者寡。而得到了一句告別,就會像得到一件珍寶似的去守護和珍藏。

——題記

畢業季的班級蟄伏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氣氛,說不上悲哀,又對每個人溢著一股不捨。明明離畢業還有一些時日。卻使得不少人開始以不同形式“留下紀念”——考慮到青春期萌芽的各式感情,這確實無可厚非。

有時我也會很惆悵。比如猛然想起出國的幾位同學的時候。素素、朱郎、周欣怡、劉益和、也許還得算上小白菜。最懷念的竟是最不熟悉的周欣怡,印象中那個瘦小孱弱的女生,對她的印象總停在初一入學時她第一名的光環與每天宣佈物理作業時細小吵啞的聲音。她離開得太匆忙,前一日告知,第二天就飛赴了新加坡。我在前一天是想與她告別的,至少是走到座位前留下地址的那種告別,然而卻沒能實現。大概是出於一貫的一種意識吧,總覺得還會遇見她,今後,她不會像往常一樣坐在那裡似的,那天,不知為何沒說任何話。

那天以後,我就沒有見過她了。一起上過的課上身旁的空位,抽號器偶然停到的59號、物理作業不會抬眼就能在黑板上的尷尬卻仍提醒著我——也許是我們——她的離開與存在。那種感覺很陌生,很複雜,那一段南京至新加坡三小時的機程並不漫長,但缺少了告別,就好像沒有去探望的藉口,沒有任何一張可以抵達她所居住的國度的機票彼此間相隔了整整一個世界般,好像再也見不到了,潛意識裡也這樣想著,她可能不會回來了。

正如“別”是從古至今永久的話題,告別是人人需要面對的事。它困難、珍貴、又會令過往事物顯得彌足珍貴。我至今記得從美國一個遊樂場乘船離去時的惆悵,好像空惘無所得,再也回不去了——告別物尚且如此,告別人自是更為困難。更為可怕的是,萬物於人,相隔的都只是抓不住的一份感情而非距離。沒有告別的別離,就只剩下“留”此一字,冷硬得如同在昭示著一句“不復見”。

也許,只有擁有告別,一場別離才會完整,才能給一次相逢畫上一個標準的句號,才能真正帶來一個泛著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