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鑑賞***2***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鑑賞***八***

  蘇 幕 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評析】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低徊婉轉、沉雄清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

  上闋寫了令愁腸百倍生的悽清秋景。“碧雲天,黃葉地”寫景並點明瞭節令:是碧空高遠、黃葉滿地的秋季。接下來幾句描繪了秋月夕陽西斜之景:夕陽殘照的蒼茫暮色中,碧波無際,水面寒霧如煙,隱隱泛著翠色。斜陽落在山邊,天水相接,悽悽芳草鋪向遠方,彷彿到了目之盡頭的天邊。“芳草” 在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來引發離愁,這首詞中,它被賦予了強烈的主觀色彩。作者寫“芳草”“更在斜陽外”,實際上象徵著鄉愁的無邊無際,也象徵著心中牽掛的家鄉遙望不見。

  下闋由寫景轉入直抒鄉愁。“黯鄉魂,追旅思”兩句表達作者因思鄉而魂銷,身居客鄉愁緒纏繞不去的情懷。緊接下來更抒寫鄉愁的困擾:“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只有在夢迴故鄉時才能安然成眠,否則“月明樓高休獨倚”,作者擔心登樓觀月只會更添離愁別恨。最後寫作者想借酒消鄉愁,反而倍增感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一句奇特而貼切的假想,真實地傳達了作者思鄉致潸然淚下的悲愁感傷之情。遂成千古絕唱。

  整首詞寫景抒情,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其中“碧雲天、黃葉地”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練習】

  1.上片的“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起過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極遠處而觸動別恨,無情正體現了感情的深濃;同時也帶出了“情”,由寫景轉入抒情。

  2.上篇描寫的秋景有哪些特點?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內容上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景物特點:寥廓蒼茫,迷濛悽清,蕭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頭的極遠處,觸動了詩人的離愁別恨;芳草“無情”正反襯出詩人思鄉懷人之情的濃厚;寫景中帶出一個“情”字,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過渡。

  3. 下闋的“好夢”指什麼?為什麼說“明月樓高休獨倚”?

  “好夢”指夢中返鄉和家人聚會的情事。迴應上片所寫的景色都是登樓遠眺所見,獨自登樓會增添悵惘之情,不能消愁。

  4.下闋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含義是什麼?表達情意的特點是什麼?

  意思是說,除非好夢才能使詩人入睡,否則鄉思旅愁縈繞心頭無法入睡;好夢顯然指夢中返鄉與親人團聚。這句詩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靶旅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