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樣式,各民族文學中都有優秀的寓言作品傳世。寓言也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關於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對你們有用!

  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篇1:齊桓公見鬼

  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有一次在沼澤地裡打獵,由齊相管仲親自為其駕車。突然間,桓公看見了一個鬼?他趕緊握著管仲的手,驚魂未定地問:“仲父你看到什麼了嗎?”

  管仲如實相告:“我什麼也沒有看到。”

  齊桓公回宮以後,嚇得丟魂失魄,從此就病倒了,竟至幾天臥床不起。這時,有個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主動求見桓公,對他說:“這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鬼怎麼能傷害得了您呢?一個人的體內如果產生了怒氣並且鬱結起來,那麼他的魂魄就會遊離於體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氣上升而不下降,人就會愛發脾氣;怒氣下降而不上升,人就會發生健忘;而如果這股怒氣不上不下,恰好鬱結在身體的正中,它就會傷害心臟,這時人就要生病了。”

  齊桓公聽後,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那麼,到底世間有沒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內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裡的糞土堆上,有個叫雷霆的鬼住在那裡;在東北方的牆腳下,時常有倍阿鮭***gui***蠪***long***一類的鬼出沒其間;在西北方的牆腳下,則有泆***yi***陽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澤地裡的鬼則叫委蛇***wei yi***。”

  齊桓公趕緊追問:“那委蛇是怎樣的形狀呢?”

  皇子告敖形容說:“委蛇嘛,像車轂***gu***那麼大,像車轅那麼長,穿著紫衣裳,戴著紅帽子。委蛇特別不喜歡雷車發出的隆隆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抱頭而立。誰如果能見到委蛇,那就是將要成為霸主的一種先兆!”

  齊桓公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笑逐顏開。他興奮地說:“我所見到的正是你說的這種委蛇呀!”於是,他趕緊重整衣冠,與皇子告敖對坐交談。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齊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覺地好了。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齊桓公見鬼是一種心理病態,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滿足齊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這個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篇2:扁鵲施換心術

  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生病之後,一道去請神醫扁鵲為其診治。在扁鵲的精心調理之下,他倆的病沒用多少時間就痊癒了。可是,扁鵲卻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倆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從體外侵入到體內的五臟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藥物和鍼灸治療便能解決問題。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那是從孃胎裡帶出來,並隨同你們身體的發育而一道生長的。這種病很危險,我願意再給你們治一下,怎麼樣?”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麼症狀,然後再作決定。”

  於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於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接著,他又轉向齊嬰:“那麼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後,扁鵲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之後,都願意接受換心手術。於是,扁鵲讓他們二人分別喝下一種麻醉藥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開啟,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後,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甦醒轉來後,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一同辭謝了扁鵲之後,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於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了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於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只要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他就會逐漸趨向完美。

  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篇3:穿井得一人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乾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裡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裡,一天到晚專門幹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後,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只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幹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一樣。當丁氏從井裡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後,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說:“我家裡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哩!”

  村裡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後,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並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了出去,說:“丁家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了。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了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為了查明事實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丁氏回答說:“我家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了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田灌溉,現在可以不用了,從此家裡多了一個幹活的人手,但這個人並不是從井裡挖出來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說明,凡事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輕信流言,以訛傳訛,造成視聽混亂。

  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篇4: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訊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徵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篇5:遠慮與近憂

  喜鵲的巢築在高高的樹頂上,到了秋天,一颳起大風,窩巢便隨樹枝搖搖晃晃,簡直像要把整個窩巢翻下來一樣。每到這時,喜鵲和它的孩子們蜷縮在窩巢中,驚恐萬狀,害怕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有一種喜鵲就很聰明,在夏天還未到來的時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預料到秋季肯定會經常颳大風,這可真是有遠見的喜鵲。為了保障住所未來的安全,它果斷地決定立即搬家。於是,它不辭辛苦地尋找安全的處所,終於選中了一處粗大低矮的樹椏,這地方低矮踏實,上面有濃密的枝葉遮擋,大風也不可能撼動這個粗大穩固的矮樹椏。然後,喜鵲又不厭其煩、不顧勞累地將原來的窩巢從高高的樹頂上搬下來,它將那些搭窩的枝條、草葉,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樹椏上,築起了新居。新築的窩巢真的是舒適安全,大風再也不會侵犯到這低矮處的樹椏上了。

下一頁更多古代經典幼兒喜歡寓言故事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