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讀後感

  “我愛北京”,這大概是所有遊歷過北京的人最想說的一句話,因為我們來自同一個世界,有著同一個夢想。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北京是我們的家鄉。北京的文化和歷史吸引我們去探索。《我愛北京》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北京的文化、歷史、特色。詳細的文字加上清晰的圖片,就像時光穿梭,迴歸歷史,讓我們進入原先的老北京。

  《我愛北京》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單元,使我愛上了北京,愛上了北京的文化。尤其是第十九單元“好客的北京人”這一課。我國是禮儀之邦,自有許多的講究。比如“擁彗之禮”,還有一些送客的一些禮儀就像是北京人為遠道而來的客人遞上的第一張“名片”,讓世界都知道我們北京人的禮貌。

  北京有三絕。第一絕就是我們的“藝術瑰寶”——京劇。這本書的第十五單元“曲藝雜談”充分的介紹了京劇的歷史。第二絕就是北京的小吃。蜜三刀、豌豆黃、豆汁、麵茶……應有盡有。第十七單元“隆福寺的小吃”講解了北京小吃的特點。第三絕那就是老北京人的住房,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呀!這就是四合院。四合院在《我愛北京》這本書上用了大量筆墨。四合院也充分的出了北京人的聰明才智。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到了北京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是文化薈萃的聖地。但是現在有的名勝古蹟已遭到破壞,所以讓我們手拉手,一起保衛我們共同的北京吧!

  篇二

  《我愛北京天安門》講述了堪小慶,閔大剛等小朋友和來寶爺爺一起製做國慶禮物——一張超大的集體照。

  影片中的小慶和小剛調皮、倒蛋,來寶爺爺先是他們的欺負物件,有次把來寶爺爺射成了落湯雞,還把他的酒兌了水。後來,小慶知道來寶爺爺會照像,誠心誠意要拜來寶爺爺為師,他和小夥伴一起把爺爺的酒廠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買了酒菜照顧爺爺,給爺爺按摩。爺爺剛開始不睬他們,後來被他們的真心打動了,教他們照像。小慶會洗像,一次無意中學會了合影,他執意要親手製做一張全班同學到天-安-門的合照。第一次他洗出的像片很模糊,老師幫忙偷偷到照像館洗了一張大約十二寸的像片,仍寫上小慶和小剛的名字,但是小慶認為這是欺騙,仍執意自己親自制做,來寶爺爺被他們感動了,教他們洗像。爺爺把他的酒廠做成了一個大暗房,利用放大鏡聚焦、放大,正午強烈的陽光,製做了超大的像片。像片大約有窗戶那麼大,很清晰,連一個同學的鼻涕都看得清,同學們的笑臉很明亮。

  我喜歡影片中的小慶,雖然調皮,但執著、堅強,我也要親手製做一份禮物祝賀祖國媽媽的生日。

  篇三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去電影院看了《我愛北京天安門》,看完以後我深深的被電影裡的情節所吸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發生在上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南方的一偏遠小鎮,一群孩子放學後經常在來寶爺爺的小店裡玩水、滾鐵環,總是捉弄來寶爺爺,生活得很快樂。在這群人中,有一個叫小慶的孩子,沉迷在相片洗印中。國慶前夕,他想為全班同學做一張站在天安門前的相片,他試了很多次,都失敗了。他很傷心,後來在來寶爺爺的幫助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電影寫得很有條理,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慶他們為了實現夢想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了學照相,小慶給來寶爺爺捉魚、打酒、做飯、掃地,後來來寶爺爺生病了,小慶他們還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關心著他,終於來寶爺爺被孩子們的熱心和友誼感動了,就和孩子們一起想了許多辦法,做了一張孩子們站在天安門前的相片,他們個個臉上充滿了甜甜的笑容。

  看到電影中的小慶,我想起了自己。以前我參加了畫畫的興趣班,本來畫畫老師說我的筆感很好,很有潛質,但因為我怕累,不想上畫畫課,就半途而廢了。我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往往是能做到什麼樣子就做到什麼樣子,遇到一點困難,就把它拋在一邊不管了。和小慶比起來,真是差遠了。今後我也要像小慶一樣,為夢想而奔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半途而廢。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這優美動聽的歌聲一直迴響在我耳邊。看著電影裡的主人公對天安門的熱愛,我的心也跟著盪漾,我愛祖國、愛北京天安門,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我感到驕傲、自豪。我們要奮發向上。長大後一定要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