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的人物生平

  韋應物***737-約792***,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田園派詩人。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後應舉成進士,歷官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韋應物是京兆萬年人。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舊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於音律,則萬里為最;達於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這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寶十載***751***,15歲的韋應物以“門蔭”入宮廷,為玄宗侍衛,同時入太學附讀。在此期間,他“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並未認真讀書、作人。安史亂起,韋應物扈從不及,流落秦中。亂後,韋應物折節讀書,痛改前非,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一變而為忠厚仁愛的儒者,詩歌創作也從此開始了。

  從肅宗廣德二年***764年***起到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將近三十年間,韋應物大部分時間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長安故園閒居,或在長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於吏職,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貢任而空費俸祿自愧。"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中一聯。一派仁者憂時愛民心腸,感動著後世讀者。沈德潛評論說:“是不負心語。”"不負心語"就是有良心的話。

  蘇州刺史屆滿之後,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等待朝廷另派他職***,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其享年約在五十五六歲。

  滁州西澗韋應物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西澗

  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白話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