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作文樣文

  平時多模仿高考優秀作文,可以提高文筆。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評點是為了自鑑 ***59-60分***

  自諾貝爾文學獎垂青第一位中國作家始,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有關話題又一次沸騰。有作家提議創設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以期收穫中國文學問鼎世界的效果,不免再次貽笑大方,顯露出泱泱大國的狹隘與自憐。“評點”無礙,但評點的目的絕不是功利地位,而是修繕自身,增進理解。

  中華文化孕育出的文學果實沒有人能夠否定其璀璨,但在世界文壇中之所以缺少話語權是因為中國文字體系和外國文字體系差異懸殊,翻譯工作進退維谷,美感無法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傳遞給世界,自然只能孤芳自賞,閉門大觀園而無人涉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工業文明和農工文明生活背景迥異,阻礙了雙方理解,文學缺乏載體,無法飄洋過海。得益於近代賽珍珠、海倫·斯諾等一批熱愛中華文化的外國學者,中國逐漸認識了世界,世界打破了對中國冰封的既有印象。

  而這個逐漸融合的破冰現象豈是一個表面文章的所謂“獎項”的設立所能推動的?“獎”字本身即帶有一種不可調和的偏見和自詡的優越感,一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陰暗。

  莫言的得獎絕不僅止於為中國文學在國際文壇上的“話語權”有所貢獻,他更多地為當代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提供了思路。莫言的小說深刻而平實,在與現實土壤緊緊貼附的同時注入荒誕而又符合常理的情節,反映了一片沃土、一個時代的掙脫。而這一手法正是借鑑於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博爾赫斯在拉美大地上試驗成功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莫言對世界文學的精諳使他的寫作技巧爐火純青,突破了生活環境的差異性,為世人廣為流傳。中華文明若期望走出世界,“評點”僅是第一步,而“評”過後的學才是無止境的。有關中國的“李太白文學獎”的一大荒謬即在於它所提倡的“用我們的眼光和標準來評鑑世界文學”缺乏邏輯。世界有關美和愛的標準是共通的。人類對至美的感動和對真實的熱忱無關民族。柴靜說:“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莫言告訴我們,向世界汲取養分吸納不同民族靈氣以補充自身,中國文學才不會營養不良,永遠以古為傲,井底望天。俄羅斯民族血性方剛的《日內瓦醫生》和洞察國民的《古拉格群島》不值得品鑑嗎?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諷刺而具象徵性的《慢》、《無知》難道不值得剖析嗎?美國當代《在路上》的牛仔精神與自由筆法不值得吸收嗎?

  中國誤會世界太久,世界誤會中國太久。房龍說:“人們自古以來的偏見一旦加上優越感與滿足感,會使人類的共同理想泯滅而變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是時候放棄所謂“獎項”、 “話語權”等等幼稚的想法了,中國本就屬於世界,我們缺乏的只是是相互溝通,相互信任,相互借鑑。只有當文學、藝術等一切美的創造向世界取材,文化才能真正融會貫通,不分高低貴賤。無所謂“得獎”、“落榜”。只有相互敬畏,相互依存。

  俯瞰世界,從日本民族《泉》汲一捧清流,從美利堅民族《荒原狼》借一分豪氣,從英倫三島《金色筆記》收一枚書籤。我想為文學的美麗熱情鼓掌,相信中國文學亦會收穫屬於它的掌聲。

  一類上60分:立意高遠,認識深刻,積累厚實,內容飽滿,論證充分,語言富有表現力,題目有新意、有深意。整體上大氣磅礴、縱橫捭闔、從容自信,作者旁徵博引體現出深厚的文學積澱,對中國文學及外國文學有深入的瞭解,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佳作。

  二

  只是一個開始***57分***

  莫言一朝獲獎,讓華人世界風生水起,各大書店他的著作銷售一空,今又有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這讓我不禁思索,一個莫言,怎麼就讓中國人的民族自信突然增強了?

  莫言三十載的堅持令諾獎走進中國,這毋庸置疑,中國文人首次被世界認可,這的確令人欣喜。然而,莫言獲獎後得到眾人狂熱的追捧讓我們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因為這其中有很多人從未讀過他的作品,對於群眾狂熱的追捧和媒體的蜂擁,莫言“很惶恐”。莫言固然讓我們為之驕傲,可我總認為,這不是對莫言作品的崇拜,而是對諾獎的崇拜,使有些盲目的民族自信。

  回到開頭設立“李太白文學獎”的事,我想問一問那位作家,您認為中國真的準備好去點評世界了麼?

  想爭取世界文學界的話語權,這固然合理,可我們自身的積澱真的足夠厚重嗎?看如今的當代作家,有多少是為名為利寫字?白落梅由古典詩詞品鑑人淪為庸俗的大眾文藝作家,出版一部部空有華麗詞藻無現實意義的書,這還不夠令人失望,年輕人也不再追求文學,成立文化公司收集數名作家,名列亞洲富豪榜,他自身看似功成名就,而文字卻空洞無價值,當我看到如今年輕作家用十個月寫出一部小說還引以為傲時,我生髮對未來文壇的深深憂慮。

  莫言三年成就一部《蛙》,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有多少人肯如此忍受寂寞與枯燥,又有多少人還葆有對文學的虔誠之心?我們固然有鐵凝、有馮驥才、有劉心武這樣的優秀作家,然而時代總會更替,我們不妨將眼光放得遠大些,“李太白文學獎”設立幾十年後,先不談國人是否有點評世界的能力,到那時,還有多少人願意將自身投入文學?

  如今年輕人個性張揚,我們這一代著實令人堪憂,國人有願意為中國文學的發展提供前進的方向固然是好,然而培養點評世界的能力和積澱自身的文化底蘊才是第一要務。

  莫言的作品走向世界只是一個開始,願國人先看清自己,看清中國文學,努力提升自我,沉澱自我,待到時機成熟,“李太白文學獎”自有它里程碑式的意義。

  ***一類上57分***:緊扣題意,整體思路清晰,總體闡釋充分,語言流暢,作者認為設立“李太白文學獎”時機不成熟,表現為浮躁的文化環境、自身積澱不足,進而影響中國文學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因此得出結論:莫言的作品走向世界只是一個開始,待到時機成熟,“李太白文學獎”自有它里程碑式的意義。美中不足的是有病句和錯字。

  三

  拒絕活在他人眼中***53分***

  看到材料,我笑了,這個作家的提議與我不謀而合,也許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我心中已然有了這個天真卻令人深思的想法. 是的,我們應當拒絕活在他人眼中,而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過外國權威專家給的世界性大學排行榜,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北大、清華離那些國外的知名大學總有些差距,也就是在那時,一個念頭進入了我的內心,為何我們總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以我之見,至少北大的中文系就在世界的頂尖,那為何我們的北大不能與哈佛等學校齊名呢?

  再者,當諾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這個念頭更加明晰了。莫言的作品具有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為外國人所接受,且其文章也確實寫得好,將中國的生活展現了出來。那為何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庸老先生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他的作品無論是文人學者,也不論百姓俗民,沒有哪一個不愛,為何卻不能獲獎呢?究其根本,就是規則的問題,人家外國人看不懂,不符合他者規則所以難以獲獎。莫言的作品走向了世界,而金庸的作品卻無法走向世界。其根本原因便是我們一直生活在他人眼中,一直以別的標準來規範自己,這樣做也許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走向了世界卻迷失了自己,所以我們應該拒絕活在他人眼中。

  我們也要點評世界,要去做規則的制定者而不是執行者。當然這也區別於文化霸權,一個是使他人學習自己的文化從而代替,一個是使他人理解尊重自己的文化,從而使自己的傳統不至於消失,並且繼承下來。

  不得不說,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走得很快也很穩當,而現在正是到了讓世界懂得我們的時候了,我們拒絕活在他人眼中,我們需要開創自己的天地。

  “李太白文學獎”不正是我們拒絕生活在他人眼中的一個開始麼?用我們的眼光和標準評鑑世界文學,從而獲得更多的尊重與理解,讓充滿儒、道、法、佛的金庸作品也能在世界盛名。

  不僅僅是文學,在當今這個喧囂的場領中,在政治、經濟和生活各方面,我們都應該拒絕生活在他人眼中,要看到自身看到我國的那些個優良傳統,不要因為外界而湮滅了我們自身。

  拒絕生活在他人眼中,是我們個體生活成長的重要準則,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想要立足世界的必要準則,是以中華民族的身份立足世界的重要準則。

  ***一類下53分***緊扣題意,觀點明確,說理比較充分,思維層次清晰,有較好的思維品質。從材料入手,再聯絡身邊事,以北大中文系就是世界頂尖,質疑別人的標準;再舉出金庸先生,也論證了標準的侷限性,得出要拒絕活在別人眼中的結論。至此,文章非常精彩,遺憾的是後半部分有點散點式,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不是很清晰。

  四

  意義深遠的“獎”***52分***

  近日有作者提議,我國應設一世界性文學獎——“李太白文學獎”,以中國人的眼光和標準評鑑世界文學。起初,我對這個想法很不屑,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但轉念一想,這“獎”確是意義深遠。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對於文學的評判,掌握著巨大的話語權。中國歷史悠久,文學的浪花在各朝各代高潮迭起,與西方几年百年的歷史相比,我們的底蘊無疑深厚得多。此外,我國文學體裁眾多,而文學的本身,又蘊含深刻的思想。所以,作為一個古老有底蘊的民族,我們擁有文學評判的話語權!外國人的思想或多或少不同於中國人的思想,所以又何必讓外國獨掌評判大權呢?

  其次,這個獎項的設立,可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現代社會比拼的重點,並非軍備,而是文化上的軟實力,文化上的影響力。拿中美兩國加以對比,美國的麥當勞、好萊塢、華爾街、哈佛大學,這些東西即使在偏遠貧困的國家,也會有人記得。而對於中國,這些能讓人耳熟能詳的文化,便是少了很多!我們缺的並非內涵,只是中華文化的傳播不順!而這個獎項的設立,無疑會吸引中外人們的注意,在他們努力專研中國文化,力圖得到這個“獎”,得到中國人的認可時,中華的文化便悄然傳播開來。由此看來,這個將對於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文化影響性,無疑極佳。

  最後,這個“獎”會促進文學的發展。文學的發展需要鼓勵,需要物質和精神的刺激。正如栽培植物時,你對它說:“快長吧快長吧”是沒有什麼實際效果的,而及時的澆水施肥,才能令其枝繁葉茂,快速成長。這對文學同樣適用。國家鼓勵文學,若只是隨口一說,那效果必定不好。而有一個獎項,有這麼一個榮譽,那麼必定會掀起一場文學熱。當然,其中必然有些動機不純的為名為利之人,不過這種人必不會被評出來,獲獎人仍是那些苦心鑽研文學的人。雖然產生了一些動機不純的人,但其畢竟是少數,但興起的文學熱,卻確確實實會促進文化的發展。

  然而,雖然這個獎意義深遠,但我們也應將這個獎始終如一的設下去,虎頭蛇尾或者半途而廢,那麼之前積累的便會被付之一炬,而那些所謂的“深遠意義”變更是無從談起了。所以說辦這個獎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恆!

  在我看來,這個講的益遠大於弊。我們用中國人的眼光去評論世界文學,一方面提高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一方面又促進了文學熱的興起。這個獎,若是能成功設立的話,誠是意義深遠!

  ***一類下52分***:緊扣題意,觀點明確,層次清晰,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作者採用就事論事的思路,運用“首先……其次……再次……”這些詞語構建段落,形成遞進式說理,自圓其說,言之成理。這篇文章的典型意義在於行文的樸素性:認認真真地讀題,踏踏實實地行文,樸樸素素地表達依然可以成就佳作。當然,在認識的深刻性或語言表現力上能有所突破會更好。

  五

  小議中國標準***48-49分***

  這位作家提議說要建立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要用中國眼光和標準來評鑑世界文學。以此來爭奪話語權。這不禁令我大為驚奇。僅僅設定一個獎項就能將中國文學推向世界?亦或是將中國式標準施加於世界文學嗎?

  在我看來,這必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單一的視角並不能對所有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甚至文明文化等多重屬性的事物加以準確的評鑑。

  中國文化的確源遠流長,這被世界認可。但是,中國文學卻不見得被全世界認可。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評判的標準與世界標準不相一致。最近火熱的莫言文學作品,在中國人眼裡,是一種精神上別樣的體驗。莫言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但是也並不是本本都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能力。且看各大書店將莫言的《豐乳肥臀》放在榜首之處,而《蛙》和《生死疲勞》卻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由此,足見國人的評判標準。不已內容卻以標題攬客,這難道不可笑嗎?國人以偏概全的能力,不就是對這中國式標準的一種諷刺嗎?不得不告誡國人,獲獎作品比獲獎者更為重要。倘若中國以這樣的標準評判世界文學,確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嫌。

  我們站在文學評判標準的角度看中國,事情還遠不及僅僅是文學上這樣簡單。中國標準來自於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文學標準只是一個代表罷了。拋開文學,我們追尋中國標準走到社會,就顯而易見了。在中國,只有酒駕引起了重大事故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在英國以及許多國家,凡是酒駕者,不論輕重,都要面臨長達數月的牢獄之災,甚至是終身不得駕駛上路的懲罰。由此也可見,中國標準的差異性。有人或許會驚訝於他國的嚴厲懲罰。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世界標準。

  我們若想推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必須使中國式標準有所改觀。否則,這樣有些異類的標準怎麼會引起他國的認可呢?

  倘若有一天,“李太白文學獎”得以面世,我想,那時的中國,絕對是一個具有高素質、高文明,道德體制健全的中國。那時,用我們的眼光和標準看世界,評鑑世界文學,才能真正為我們爭得話語權,讓我們中國人的文學作品,走向全世界。

  ***二類上49分***:符合題意,層次清晰,有認識深度,有獨到的思考,特別是第二段關於文化多重屬性的理解體現了較高的認識水平。文章的不足是:第三段試圖論證中國評判標準和世界標準不同,但究竟是商家標準、書店標準還是讀者的標準?事實上,這些標準和文學獎的評判標準還是不同的。第四段的事例所闡釋的標準已經脫離文學標準。

  六

  用實力點評世界***46分***

  有作家提議設立“李太白文學獎”,以此來評鑑世界文學,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不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篇中留下了數不清的佳作。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學值得讚揚,我們的聲音也應被這世界所聞。

  然而通過設立獎項來傳播中國文學及其思想只是一種引起世界注意的方法,若要真正讓中國文學走向世界,還憑藉自身實力,即依靠實力才能最終獲得人們的認可與贊同,評點世界文學也亦如此。

  實力,及時一種底蘊與積累,使人們在學習和磨練中所獲得的。錢鍾書著《管錐編》,其中引用達上萬餘條。為了獲得那些偏僻的知識,錢鍾書不知閱讀了多少鮮有人知的晦澀書目,又不知用了多少日夜將其整理編整合書。這正是錢鍾書出版《管錐編》的實力,他用心來和汗水,換來了一本知識可靠,令人敬仰的書。是這種實力是他獲得了人們的認可與讚揚。實力之於中國文學也亦如此,他於艱苦創作中積累,並最終成為一股堅實的力量。擁有這樣的硬實力,我們才能挺直腰板點評世界。

  然而擁有實力也不意味著我們能長久點評世界。點評世界知識我們向外展示自身實力的方法,我們更應不斷是我們的實力積累壯大。列夫托爾斯泰在其作品獲得大量讚美,自身實力濃厚的情況下,命自己的管家對外宣佈他已死亡,並用十年時間專心創作,最終以《復活》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復活”。想必通過那十年時間,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實力更進一步,而堅定了他在文學上的地位。列夫托爾斯泰知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道理,中國文學也應將此熟記於心。因為實力能給我們帶來話語權,帶來了評點世界文學的權力,而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就意味著,我們這些權力的穩固,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地位中的穩固。我們的評價才更能為人信服。

  我們用自己的眼光和標準來評鑑世界文學時,一方面在傳達著我們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在傳達著中國文學所擁有的思想和內涵。換而言之點評世界正是在傳播中國文學。

  設立獎項只是我們讓自己的聲音被世界所耳聞的方法,若要使我們的聲音為人所接受和贊同,更需依靠我們身後的實力。

  二類中 46分:符合題意,一、二段能從材料推出觀點,且觀點明確,層次清晰,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成理。不足之處在於認識不是特別深刻,論證過程不夠充分,有貼標籤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