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閱讀答案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這首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閱讀材料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①無塵水檻②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注:①竹塢:竹林環抱廕庇的船塢。②水檻:傍水的有欄杆的亭軒。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閱讀題目

  試結合作者的感情體會本首詩的抒情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閱讀答案

  答案:詩歌借景物描寫表達了詩人孤寂、惆悵和黯淡、傷感的心情,表達了對朋友濃重的思念之情。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以景託情、寓情於景。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賞析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詩人是在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於“秋陰不散”故有“雨”;由於“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裡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於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現,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蘊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也不止是那悽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常人難解其中滋味。這單調而悽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