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歷史簡介

  瓊州府城位於海南瓊山府城街道和濱江街道東門社群,建於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時稱瓊州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據史料記載,瓊州城***瓊山城、瓊山縣城、瓊州府城***"土壤平衍山無險峻,清流拱其前,洋海繞其後,馬鞍居於右,七星擁於左,文筆三峰聳翠挺拔,誠海邦一名區而州縣之望也",山水環繞。

  也許當時的執政者看中的正是這樣的一塊"風水寶地",被確定為州治所在地後,原來僅為縣治的瓊山城***今府城***,面積與規格已遠遠不能滿足其作為瓊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任了,瓊山城***今府城***原有的夯土城牆邊開始出現了人們施工的場面,大規模的擴建隨之而來,城牆擴充套件到了1.5公里長。同時,在瓊山城***今府城***的南門開挖修河,作為瓊州城***今府城***的護城河,這便是河口河,即如今的美舍河,一些外來的大船可由港口經此河直到城下。

  州府衙門的選地當然也不能含糊。當時選定的州府衙門***現文莊路瓊山中學和瓊山政府宿舍大院***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有溪流在不遠處流過,而在其東南邊,有一片湖稱為南湖,似是一面寶鏡。附近環繞三座名為抱珥、文龍、三臺的小山峰,形似一把交椅,官府衙門就坐落在這把交椅之上。

  到了元代,美舍河蜿蜒已達十里之長,貫通南渡江,瓊州城也成了交通重心,大小船隻往來河道之上,以運輸糧、油、糖、木材等物可過瓊州城***今府城***南門的碼頭,繁華與喧鬧似乎也隨著它的溪水流入古城,這裡相繼成為元代瓊州路安撫司、乾寧軍民安撫司、乾寧安撫司治所在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

  兵部侍郎孫安帶官兵千多人開駐瓊島,洪武三年***1370年***,乾寧安撫司改設瓊州府,置府治於瓊山縣城***瓊州城***之中,統轄整個海南,始稱為"郡城"。府城再次開拓城圍,擴築城池。9年之後,府城***又稱:郡城***大體形成,其城圍1253丈,高2.7丈,厚2.8丈,雉堞1843個,庫鋪57間,開東、南、西三個城門,東門原為朝陽門,後改為永泰門,南門叫靖南門,西門叫順化門。郡城不設北門,但建了城牆樓,叫望海樓,四周構築護城河。

  府城為何沒有北門,史料沒有記載。有猜測說,修城牆時認為開北門有凶兆,且北邊臨海,不利於防守。在城的東西南北角各建一座角樓,以便巡查放哨。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海南衛指揮桑昭在城西門外增築土城380丈作為子城,壯觀、巍然、完整的府城所城也由此形成。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瓊山大地震,大部分城牆和建築物倒塌,之後重建。清代的府城平面呈橢圓形,1983年大部分城牆被拆除。城中心部位原建有雷瓊兵備道署、瓊州府署、提督學院行署、瓊州鎮總兵署、瓊山縣署等各級各單位,玉皇廟、天寧寺、三公祠、縣學宮、瓊臺書院等等建築、城內有"七井八巷十三街",密佈著眾多的進士坊、舉人坊、貞潔牌坊,金花村中丘浚故居、海瑞故居猶在,北勝街、馬鞍街由條石鋪就的街道上,深深的車轍印說明了歷史的久遠,達士巷中眾多的望族名門世代生活。

  自宋代成為州治直到民國時期,府城一直是海南政治及軍事的核心之地,延續了千年。

  瓊州府城遺址

  瓊州府城始建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時稱瓊州城。洪武三年***1370年***設立瓊州府,改稱瓊州府城,明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築及擴建。原城牆長4100多米,高9米多,寬6米多,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及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山大地震後重建。清代的瓊州府城平面呈橢圓形,東西長約1400米,南北寬約700米,城牆周長4134米,高8.9米,寬5.9米。開東、南、西三個城門,城門上建城樓,城牆上設雉堞1843個,北牆建望海樓,四周構築護城河。1983年大部分城牆被拆除,現存東城門、西城門及長約110 米的城牆,城牆磚石砌成,寬5.2-5.9米,殘高1.2-2米。東門外護城河寬25-30米,深2米。

  瓊州府城是中國最南端的府城,是古代海南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東門原稱"朝陽門",後改為"永泰門",位於東門裡,現存遺址。

  南門為"靖南門",位於鼓樓街,已拆除。

  西門為"順化門",位於忠介路草牙巷,現存遺址。

  小西門,已拆除。

  望海樓,已拆除。

  鼓樓,位於鼓樓街,儲存相對完整。鼓樓位於府城文莊路南側,原名譙樓,又稱文明樓。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兩代多次重修。臺基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擴建而成,長28米,寬24米,高6.39米。兩拱門,寬4.6米,高7.1米,門額分刻"海南壯觀"、"奇甸文明"。現存鼓樓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坐北朝南,面闊五間19.9米,進深三間9.95米,高7.56米, 歇山頂, 脊飾二龍朝日。 樓內原有明正統元年***1436年***銅禁鍾一口,鍾銘記述了捐資鑄鐘情況及祈求國泰民安之意,現存五公祠。

 

 看了的人還看了:

1.歷史文化名城紫陽街

2.歷史風水傳奇故事

3.關於戰爭的人物故事

4.古代道德的小故事

5.鳳陽鼓樓歷史簡介

6.海南五公祠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