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子貢是誰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子貢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子貢的簡介

  子貢***前520年-前44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端木賜。 東周春秋末年衛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後世有人奉之為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子貢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對待商業一直都是處於打壓狀態,所以,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富有,也不會與商業扯上關係。但是,子貢卻是與眾不同的,他是學者,也是富有的商人。

  子貢是個十分聰慧的人,他在經商方面很有天分,善於通過對市場的前期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對未來的商業行情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而且他做事十分果斷,善於抓住機會,利用機會來賺取屬於自己的錢財和資源。例如,有一次,他就抓住了棉漲價的機會,賺了很多錢。所以,他能夠在沒有官位的情況下變成有錢人。

  子貢一生謙虛謹慎,當孔子把他和顏回放在一起比較時,他直接就說不敢和顏回進行比較,說自己只能做到舉一反一,不夠聰慧;除此之外,子貢軍事頭腦較好,一生軍事成績突出,這從他周旋於各國之間,就各國家的戰爭策略進行評論和提出意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

  子貢一生愛好學習。他是孔子門下的優秀學生之一,他經常會和孔子討論問題,雖然經常會被孔子反駁,但是,他依然很熱忠於和孔子的討論。子貢十分尊重孔子,別人問他孔子是從什麼地方學習的,他說,老師可以從任何地方學習到知識,而且就連別人覺得不好的方面,老師都可以學習到好的東西。總之,在子貢的眼中,孔子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他可以發現別人難以發現或者是不會發現的事物。

  子貢一出的故事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根據記載,子貢是能言善辯的,不光指的是他口舌厲害,主要是他能夠在國與國之間的複雜關係中觀察出形勢來。

  齊國想要攻打魯國,孔子特別著急,畢竟魯國是他的故國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遊說,孔子只讓子貢去了。

  子貢去見了想要攻打魯國的田常,他知道田常在齊國是不得寵的,就跟他說,你即使攻下了魯國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畢竟魯國太小了,你在齊國的地位不僅不會因此上升,而且還會有反作用,會讓那些跟齊國作對的人力量更加強大。所以不如攻打國力比較強大的吳國,即使你們失敗了,這樣你們國家反對你的人就不會再有兵力,齊王就只能依靠你了。田常覺得自己這樣出爾反爾不好,子貢就讓他等著,自己會遊說吳國,讓他們主動攻打齊國,於是田常就耐心等待。

  子貢就見了吳王,先誇他,然後讓他攻打齊國救魯國,但是吳王有顧慮,怕越國趁機打自己。子貢說會遊說越王幫助他,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子貢又告訴勾踐這件事,讓他報仇滅了吳國,吳國贏了會攻打晉國,自己會告訴晉國準備好。吳國就會輸,你就能滅吳國了,越王就去幫助吳國打齊國了。晉國也在子貢的告誡後做好了準備。吳王果然贏了之後打了晉國,兵敗了,越王馬上攻打吳國,吳國和越交戰輸了,又防守,被勾踐圍起來了,國滅了。這就是子貢一出使,導致五個國家都發生了鉅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