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遏行雲的故事

  成語“響遏行雲”形容歌聲嘹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戰國時候,秦國有個名叫薛譚的年輕人,他的嗓音不錯,也非常熱愛音樂。於是,他四處拜師,立志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後來,他拜秦國著名的歌手秦青為師,經過一段刻苦的學習,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譚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對秦青說:“老師,這些日子給你添麻煩了,現在我學得也不錯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青心裡有些失望,不動聲色地說:“好吧,明天我給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擺酒為薛譚送行。告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了一支略帶悲傷的歌曲。高亢的歌聲,震動了樹木,飄向空中,彷彿天空中飄動的白雲也被這歌聲阻擋住停止不動了。***原文是:“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聽了老師精彩的演唱,薛譚才意識到自己的盲目自滿是多麼愚蠢,他十分慚愧地說:“老師,我原來以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現在才知道差得太遠。請老師原諒我吧,我想繼續跟著你學習。”秦青聽了很高興,又重新收他做了學生。從這以後,薛譚一直非常虛心地跟隨老師學習,再也不敢說已經學成的話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恆、不能驕傲自滿、半途而廢。這裡也給我們以啟示:一方面可以說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四有人才",進而激勵他們銳意進取的可貴精神。

  成語“響遏行雲”是說聲音高入雲霄,把飄浮的雲彩也止住了,形容歌聲嘹亮。響,音響,這裡指歌聲;遏,阻止。

  【出處】出自於《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釋義】"響",指聲響;"遏",指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響遏行雲"指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止住了。多用以形容歌聲的嘹亮。

  相關人物介紹:

  1、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

  2、薛譚: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薛譚師從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