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的成語故事

  “漢語成語在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傳承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漢語詞彙系統中重要而又極富特色的組成部分。”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學習!

  ***一***:運斤成風

  這個成語見於《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 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

  這個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國的郢都有個勇敢沉著的人,他的朋友石是個技藝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們表演了這樣一套絕活:郢人在鼻尖塗上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石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揮動斧頭,呼地一聲,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郢人也仍舊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

  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絕技和郢人的膽量,很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表演。於是,國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請來,讓他再表演一次,石說:“我的好友已經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檔,再也沒法表演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運斤成風”引為成語,比喻手法熟練,技藝高超。

  ***二***: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平王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聽信一個叫費無忌的小人的讒言,要把太子建廢掉。

  但又擔心太子建的老師伍奢不同意,於是把伍奢叫來,讓他說太子建企圖謀反。伍奢不承認,立刻被關進了監獄。

  這時,費無忌又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很厲害,大王一定要把他們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騙來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親的信,對哥哥伍尚說:“平王想加害我們啊,還是快些逃走吧,日後為父親報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結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了。平王一定要斬草除根,下令官兵四處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叢林中,晚上出來趕路,來到了楚國的邊境昭關。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伍子胥因為出不了關而愁得睡不著覺,幾天以後滿頭黑髮竟全部變成了灰白。幸虧好心的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找個模樣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卻混出關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條江邊正在著急時,江上過來個漁夫,把他渡過江去。

  到了對岸,漁夫對伍子胥說:“,我回家給你弄些吃的來。”伍子胥坐在岸邊等候,忽然一陣清風吹來,蘆葦和野草簌簌地響了起來,伍子胥嚇了一跳,以為是楚兵追來,慌忙躲進草叢裡。仔細一看,原來是“風吹草動”。

  漁夫讓伍子胥飽餐一頓。伍子胥說:“我這把寶劍價值千金,送給你,答謝你的救命大恩。”漁夫說:“楚王懸賞捉拿你,我都沒有貪圖,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請問你的貴姓大名,讓我日後圖報。”伍子胥剛說完,漁夫就正色地說:“我救你的性命,是仰慕你是位英雄,並不冀求你什麼報答,你又何必問我姓名呢!快走吧!”

  ***三***:櫛風沐雨

  大禹姓姒,是上古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部落首領。

  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堯當政時,派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但是鯀逢洪築壩,遇水建堤,主要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來治水,結果洪水氾濫的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舜接替堯做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多次親自到各處去巡視治水情況,但是洪水氾濫的局面並沒有改變,於是舜處置了治洪不力的鯀,並派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大禹來到洪水氾濫的地區以後,並沒有馬上動手治理洪水,而是對各地災情進行認真研究。他發現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自己的父輩一直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結果堵得越久,洪水氾濫的程度就越嚴重,所以他決定改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確定了治水方案之後,大禹親自率領徒眾和百姓,帶著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開始治水。他根據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設計水道,決定開山劈石,以便讓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後再流進大海,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了。

  ***四***:乘風破浪

  故事: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