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逃生自救基本技能

  火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與危害性,它不但會使人民群眾辛勤創造的勞動成果付之一炬,而且還會奪去人們寶貴的生命。那麼,你知道怎麼嗎?下面讓小編給大家介紹,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火災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做好火災逃生的基本要求是沉著冷靜,充分利用建築內的各種消防設施,遵循正確的逃生路線,運用有效的逃生或避難方法。正確逃生方法是在聽到火災警報或“著火啦”的喊聲後,不要遲疑,立即起床、穿衣或拿好衣服、錢物、關閉電源,跑出房間,關好門後進入走道,奔向樓梯間向下層疏散。如有廣播,應仔細傾聽;遵循廣播指引的疏散路線和注意事項。當無廣播或無人員指引疏散時,首先應擇距離近而直通樓外地面的安全通道疏散,因為以逃到著火建築物之外地面最為安全。如開啟房門發現走廊或樓梯間有煙氣流動時,最好返回洗漱間將衣服、毛巾淋水浸溼,掩住口鼻,以低姿勢循安全通道逃生。除了正常的疏

  散通道外,一、二層的門、窗、陽臺等處也是大可利用的安全出口。

  當樓梯口或下行通道被煙火封鎖時,首先要弄清煙火瀰漫的程度和必須通過的距離。如果必須通過的煙火區距離很短,火熱很弱,一衝即可通過時,則應在淋溼衣服,掩好口鼻的個人防護下,毫不遲疑地去,闖過去就能獲得安全。也可利用樓內消火栓,以噴霧水流掩護人流快速通過。

  當著火層、著火層的上部各層和以下各層都必須共用一個安全疏散通道時,則應首先讓著火層的人員先行撤離,次之為著火層以上各層,再之為著火層以下各層。因為煙火向上部發展蔓延最快,上部首先受到火勢威脅。因此,當上層著火時,其下層人員不必驚慌,與上層逃生人流爭搶通道。

  當確認正常的安全疏散通道巳被煙火牢牢封死時,不必驚慌。可用樓內的其它安全設施,如緊急疏散通道、室外樓梯等設施,儘量向地面疏散。

  當確認無法到達地面時,則應以尋找臨時避難場所,等待消防救援為主要行動方向。如進入避難層、避難間、防煙前室、防煙樓梯間、撤退至樓頂平臺的上風處,進入未著火的防火分割槽或防煙分割槽之內等處,求得暫時性的自我保護。

  當確認走道巳被煙火封死***用手先摸房門,如果燙手則說明門外已有煙火***,無法開門衝出房門時,應首先緊閉房門,封堵煙火侵入。避至陽臺,若無陽臺,可將窗簾、床單、被單等撕開製成繩索,最好用水打溼,牢固繫於暖氣管、窗框等部位,順繩沿牆從視窗滑下,並藉助於枕頭或靠墊之類物品,以便“軟著陸”。如所住樓層高,則應依上述方法逐層下滑,直到達到較為安全層,再從安全通道逃至地面。也可利用滑桿、安全繩、緩降器等工具逐層滑降。因為相對著火層及以上的各層而言,著火層以下各層都還是相對安全的。

  總之,火場自我逃生的行動,要根據火勢發展情況,樓內環境和消防設施情況,靈活掌握自己的逃生行動。尤其要重視藉助排煙系統、通風系統、通訊系統、防火分隔設施、安全疏散指示和避難設施等,為自我逃生創造有利條件。值得提醒的是對於未能逃離火場的人員,要選擇陽臺、平臺、視窗、外牆的突出部位等容易被人發現的位置和能夠避開煙火侵害的部位以及消防隊便於救助的位置進行暫避和等待,以喊話、招手、開啟手電筒等方式吸引消防隊人員救助。

  火災逃生中的自我保護措施

  學會逃生的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是保證自我逃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逃生中因中毒、撞傷等原因對身體造成傷害,不但貽誤逃生行動,還有遺留後患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險。

  火場上煙氣都具有較高的溫度,所以安全通道的上方有毒氣體濃度都大於下部,尤其貼近地面處最低。疏散中穿過煙氣瀰漫區域時以低姿行進為好,例如彎腰、蹲姿、爬姿等。劇烈的運動可增大肺活量,當採取猛跑方式通過煙霧區時,不但會增大煙氣等毒性氣體的吸入量,而且容易發生由於視線不清所致的碰撞、跌倒等事故。

  當必須通過煙火封鎖區域時,應用水將全身淋溼,用溼布、衣服、溼毛巾或手帕掩口鼻或在噴霧水槍掩護下迅速穿過。

  自我逃生中亂跑亂竄、大喊大叫,不但會消耗大量體力,吸入更多的煙氣,還會妨礙別人的正常疏散和誘導發生混亂。尤其是前呼後擁的混亂狀態出現時,決不能冒然加入,這是逃生過程中的大忌,也是擴大傷亡的緣由。此時,宜另闢蹊徑或按照其他方式進行逃生。

  房間內的床下、桌下、洗漱間和無任何消防設施保護的走廊、樓梯間、電梯間等部位,均不能作為避難場所,即使暫看不到火焰,煙氣的燻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跳樓、木然不動、消極等待都是火災中不可取而應絕對禁止的行為。

  另外,在逃生過程中及時關閉防火門、防火捲簾門等防火分隔物,啟動排風和排煙系統,都極有利於逃生疏散,應注意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煙氣瀰漫能見度極差的環境中逃生疏散,應低姿細心搜尋安全疏散指示標誌和安全門的閃光標誌,按其指引的方向穩妥前進,切忌只顧低頭亂跑或盲目隨從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