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表現為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還缺少科學的、具體的、量化的衡量標準,這就對建設“高效課堂”產生了制約。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制定,應立足於學生學的層面,核心是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標的達成度。

  一.從教學思想上評價:

  是否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突出素質教育精神,體現思想道德培養,寓素質教育於外語教學之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著眼於每一個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堅持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把情感、激勵、競爭帶進課堂。

  二.從學生和教師兩個維度進行評價:

  ***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意過程

  1、教學氛圍:是否營造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教師是否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是否大膽嘗試、樂於合作。

  2、學習興趣:教師是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夠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之中,學生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慾望。

  3、學習自信心:能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並在學習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

  4、情感態度:學生能否在學習中獲得情感體驗,師生情感領域是否融通。

  ***二***.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及內容設定:能否準確把握三維目標,突出重點,用恰當的方法策略突破難點,教授內容正確科學;增強現代意識,適應時代的需要,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具有創造性的整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和練習的難易適宜。

  2.教學手段:能否根據教學活動需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或繼承簡便、實用的傳統教學手段。***如實物、掛圖、錄音機或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教學***

  3.教學方法:能否有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語言實踐的情境及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是否能維持學生的注重和興趣;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否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能否激勵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具體方面:

  ***1***能否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在課堂提問時,是否著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所提的問題要做到三個有利於:

  ① 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

  ② 有利於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

  ③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能否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3***能否體現先學後教、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多背少析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自我管理。力求做到沒經過學生的認真自學,不講解;沒經過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探究;沒發現學生思維的困惑點和障礙點,不講解,不解惑。在這一環節中注重理規律、理思路、理方法。結合語言學科特點,聯絡現實生活,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4. 課堂調控:能否根據教學設計組織有效教學活動***如:討論,競賽,表演等***並對課堂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引導,做到放得開,收得攏;能發現、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髮展,師生相長。

  5.過程評價:能否採用多樣化的、個性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創新和實踐。通過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情感,態度等因素的和諧發展。

  6.教師素養:教師具有深厚紮實的知識功底,語言表達能力強,語言規範、凝練,書寫端正,教態親切端莊,有感染力,多媒體使用恰當,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