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語文新課改正如火如荼進行,有關語文學科和語文教學的論述比比皆是,這正說明教育者對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科本身的認識逐步走向深入和科學,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的把握也趨於完美,但如何將語文新課程的理念貫徹到具體課堂教學中,真正用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在45分鐘內達到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仍是一個現實問題。建構高效經濟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是保證語文教學改革和中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關鍵所在。本文以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來談論高效課堂的構建。

  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一、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二、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提問要儘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三、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要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我們的語文課多數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一節課,加上學生活動,上的緊緊巴巴,寫作訓練常常被拖到課外,變成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但實際上,如果能用一點時間,把練筆落實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態度,提高訓練效果——字寫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順了。我們應該儘量把自己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活動時間,包括擠出幾分鐘完成課堂書面作業。

  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儘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誦課文,可讓優等生、中等生背誦並理解運用,而對於後進後,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衝勁。

  總之,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