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一、混淆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師角色定位不準,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照本宣科,空洞講解,學生被動聽課,一頭霧水。 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的精講細讀,依據教學資料一一進行分解講說,課堂成了教師一人所演的“獨角戲”,學生僅僅是被動的看客觀眾,毫無生氣。教師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未為學生開啟通向知識寶殿的大門,甚至我們自己進去了,學生還在門外。

  二、教師知識灌輸,不指導方法,學生機械做題,不深入閱讀。

  今天的語文課堂,極端強調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知識目標至高無上。教師教的是知識,學生學的是知識,考試評價的又是知識,知識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切。學生只做題不讀書,課上聽不到讀書聲。閱讀量太少,課文讀不熟,讀本不訂,連要求讀的課外名著都讀不完,學生看得少。

  三、作文教學無序化,作文指導缺少生活化。各版本教材無一系統作文教學要求,作文教學盲目,作文訓練無序,想當然,作文題目信手拈來;作文批改老一套,通常是篇篇見紅,評語泛泛,無視學生的感受及需求;作文指導空對空,不講求方式,無重點;學生生活體驗缺失,寫作“假大空”。

  四、教學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教學形式古板,課堂無味無趣無效,缺乏改革和創新。

  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集聚智慧、點燃靈感、激發創新的舞臺,是師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每一堂語文課都是師生生命過程里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複的生命體驗,是有教師、文字、學生建構起來的具有生命意識的、生命與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運動與完善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尊重生命,關注人的生命發展,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儼然已成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