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汗多的原因

  小孩汗多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不過為什麼小孩會汗多呢?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一起看看吧。

  :

  1、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

  2、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髮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3、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機體沒有能力將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寶寶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寶寶入睡後,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4、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面板出汗來散熱。

  5、夏天天氣悶熱,臥室通風不良,寶寶更容易出汗。

  對於生理性出汗,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這只是寶寶生長過程中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

  小孩汗多怎麼辦:

  1.脾胃虛弱的孩子,不能吃冷飲,水果多數寒涼,平常儘量少吃,冬季儘量不吃。各種食物儘量做爛、做軟或剁碎,以減輕孩子胃腸的負擔,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要吃的食物營養豐富、孩子能吸收,慢慢地孩子的體質就會增強,虛汗就會減少。

  2.對於黑瘦而胃口不好的孩子,家長可以去中藥店買一兩雞內金,在粉碎機裡打成粉狀,取一小勺,加半勺紅糖放入碗中,衝入少量開水,攪勻後,在飯前半小時給孩子吃,每天1一2次。

  3.泥鰍湯:取泥鰍3一4條,洗淨後放入油鍋內炸成微黃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蔥、鹽。泥鰍補氣虛、暖脾胃、止虛汗,適合因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而盜汗的小兒食用,孩子可以一週吃2一3次,有助於生長髮育。

  4.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山藥粥、山藥湯或蒸山藥吃,山藥能健脾補虛,滋腎養胃,適宜虛汗多的孩子食用。

  5.吃專門給孩子製作的固元膏,每天1一2次,一次小半勺,也能止虛汗。

  夏季小孩汗多的處理

  生理性盜汗的家庭護理法

  既然生理性盜汗是正常情況,為什麼還要護理?雖然生理性盜汗不是病,但出汗過多水分流失容易引起脫水,汗液溼透了衣服若不及時擦乾容易著涼感冒,本來沒病卻因為沒有護理到位而導致了疾病,那實在太“冤”了!所以家有“汗寶寶”的家長,務必做好寶寶出汗後的護理。

  1、控制室溫:對寶寶而言,26℃是最舒適的溫度,家長最好能夠將室溫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溫過高造成寶寶出汗過多。

  2、衣被要適度:寶寶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一般情況下比成人穿少一件衣服是比較適合的。判斷寶寶衣服被子是否合適,可以摸一下寶寶的後背,如果是暖而無汗,就說明穿的合適;如果摸起來有汗,就說明穿的有點多了。

  3、出汗後及時擦乾:寶寶出汗後要及時擦乾,否則沾溼了衣服,容易著涼導致感冒。尤其要注意的是,寶寶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這時若突然進入空調房或吹風扇,身體會出現應激性反應,毛細血管收縮,更容易導致感冒或腸胃不適等症狀。

  4、及時補水:寶寶比成人出汗量更多,尤其是夏天,好動的寶寶常常汗如雨下,這時家長要特別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因為出汗過多,會帶走寶寶體內的水分、鹽分和微量元素,可能造成脫水和電解質丟失。

  病理性盜汗的飲食療法

  寶寶出現病理性盜汗,最根本的還是要針對病因對症治療,是佝僂病引起的多汗,就及時補充為維生素D和鈣;是低血糖引起的,就儘快幫助寶寶提高血糖濃度……疾病治好了,汗多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下面主要針對體虛引起的病理性盜汗,介紹一下這種情況的飲食療法。

  1、泥鰍湯:泥鰍具有補氣虛、暖脾胃、止虛汗的功效,尤其適合因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因的小兒盜汗的寶寶食用。將泥鰍3-4條洗淨後放入油鍋內炸成微黃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蔥、鹽煮沸即可飲用。病理性盜汗的寶寶一週喝2-3次即可有效改善汗多的情況。

  2、山藥湯:寶寶體虛多汗,同時伴有食慾不振等症狀,很可能是脾胃虛寒引起的,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山藥湯、山藥粥等食用。山藥具有健脾補虛,滋腎養胃等功效,寶寶服用後脾胃功能得到改善,身體越來越強壯,所以虛汗多的毛病也能夠有所改善。

  3、黃芪紅棗湯: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改善表虛的功效,而且性狀溫和,是適合寶寶食用的一種中藥材。寶寶由於身體虛弱出現盜汗嚴重的情況下,建議可用黃芪15克、紅棗20個,加適當的水,文火煮1小時左右,體虛的寶寶飲用後能夠對盜汗的現象明顯改善。

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