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樑衡散文有感_閱讀樑衡散文有感_生活隨筆

  樑衡散文給人獨特審美感受,來源的視角去抒寫大自然的魅力,且描寫角度新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讀樑衡散文有感,一起來看看。

  讀樑衡散文有感篇1:讀《樑衡散文精選》有感

  董蓉慧

  人生在世,無人不景仰。我們景仰成功人士擁有的寶貴財富,景仰才子才女擁有的淵博學識,景仰貴族子弟擁有的出眾氣質。這些景仰無非是出於羨慕,但並未有努力追求的念頭。但自讀了樑衡作家的散文後,我有了深深的感觸,從不知道景仰亦可以是一種幸福。

  樑衡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方面頗有造詣,也曾擔任過記者,他擁有大量的經驗、膽量和閱歷,為他的散文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散文精選這本書中人生篇和政治篇,其中人生篇包括對各種大自然景觀的敬仰和思考,對各種功臣與偉人的敬佩與讚歎;政治篇中的政治散文則是剖析了周恩來、瞿秋白等偉人的一生。這部散文精選總的來說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景仰,對印度紅花綠樹的熱愛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景仰;對茫茫浩淼大海的眷戀亦是對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返璞歸真的景仰;對鄧小平同志院落的拜謁更是對他永不磨滅貢獻的景仰……這一團團、一簇簇的景仰便是印刻在靈魂上的一種景仰,一種從心底發出的真情實感的幸福。

  樑衡用文字灌注了景仰,用文學翻譯了政治,用文采引發了人生的思考。這本書中的字字句句都極有深度,有思想,但有通俗化、藝術化,將枯燥的政治與平凡的自然改造成動人心魄的一種種景仰。變的是散文的內容,或山或水或人物,不變的是別有韻味的厚重與充實;變的是不同的思考與感悟,不變的是他的散文中特殊的大氣磅礴與滿腔激情。

  幸福在這本書中所詮釋的含義更加深厚,它從向死者獻上的一件富有審美價值的雕塑中超脫出來懂得生者與死者之間以藝術方式的傾心交流;它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滿眼繁華而看出個味和理來,它在到處都伸出的一雙乞討的手中仍不踐踏自己的自尊心。

  景仰的美在書的幽默筆墨中,在人的細膩描摹中,在天地的肅穆站立中,不再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盼,而是一種與生活接近與人生接軌的幸福。作者將大人物的生活與事業寫給人們看,他們獨立的入格、成就的事業以及帶有悲劇色彩的有價值的東西。讀他們的成與敗,悲與喜,奮鬥與犧牲,他們的人生就更加值得我們去景仰,他們的思想和內涵也愈值得欽佩。在這種讀與悟的過程中,在這種思與拷的景仰中,幸福就接踵而至了。

  輕柔似水卻又有抵禦勁風的剛韌散文,獨具韻味並無浮華氣息的美,承載著樑衡心中對自然、對偉人、對人生的無限景仰。詩意卻不失意的散文世界,灼灼但不傷人的景仰,值得我們去追求那種幸福。景仰亦是一種幸福,正如悲劇更加感人肺腑。

  讀樑衡散文有感篇2

  好久沒有和神木縣委宣傳部的老朋友喜林聯絡了,偶然回到久違的故鄉,我特意趕到縣委宣傳部看望他,臨離開時,他送了我一本《樑衡散文集》,初次拿到這本書就有了一種相識甚晚的感覺。

  起初我對樑衡老師沒有太多的瞭解,而從《樑衡散文》到手開始,或許文集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每天我都要抽出時間拜讀。不愧是出自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之手,散文集裡的每一則散文都讓人留戀,讓人陶醉。

  樑老師的筆下生花,也許正是他的知識淵博,才讓沉澱許久的事情再次呈現到人們的眼前。或悲壯、或高亢。

  讀樑衡散文有感篇3

  我不是一個熱衷於政治的人。我可以很肯定地給自己這樣的定位。因為在我的認識裡,政治是一個複雜的喧囂的很難給心靈以純潔和平靜的世界。它的天空有太多的變幻莫測,驚天動地的歷史風雲,那份深邃的陰霾下隱匿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蟄居了太多的骯髒齷齪和萎靡奢華。習慣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適應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腸斷有誰憐”的悽傷哀慟。因而當讀到有關政治的文章時,總無法激發內心深處的熱愛,但樑衡的政治散文卻給人無法躲閃的震撼和美感。

  不論是山水散文,還是人物散文,樑衡的作品中都可見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滿大氣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蘊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別有的那份厚實與沉實,避免了簡單的抒情與表白,顯出大散文的氣韻。一些文摘對樑衡散文的評價可謂鞭辟入裡。的確樑衡散文就是這樣。在跌宕起伏中給人以極具震懾的感動。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裡璀璨的群星,光芒雖不及圓月,卻能驅散黑暗。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怎樣的壯志豪情?“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又是何等的愁苦無奈?曾經的種種不解,在隨著樑衡把欄杆拍遍後,終得釋然。他雖有岳飛般“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豪情,但“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徜徉在這樣的文字間我讀懂了稼軒壯志難酬的無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盪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此句讓我們在理論的角度坦然感受詩人經歷。樑衡筆下,一個何等透徹的辛棄疾人生。

  樑衡的散文,是搖拽在---蕩和風裡的草,輕柔似水卻有抵禦勁風的剛韌。

  李清照,這個外表如花,內秀如竹,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在歷史風雨的濯洗下已定格成後人心目中絕美的風景。我讀過許多關於李清照的文章,有的讚美她“和羞走,倚門回首,卻青梅嗅”的嬌羞清純,有的寫她徹骨愛戀“人比黃花瘦”的相思痴情,也有的欽羨她“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錚錚鐵骨,但沒有一篇能與樑衡的《亂世中的美神》一樣如此深刻地解讀李清照的一生。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流暢的文字,細膩的筆觸,飽含讚揚的情感介紹了易安早期的美好悽傷的生活。在對李清照後期人生經歷的描述中,又簡練精闢地概括出三大磨難: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超越時空的孤獨。極具層次感地向讀者呈現出一幅易安人生圖。樑蘅既忠於歷史,又適度想象將自己的生活哲思穿插在對易安的描寫中。敘事、抒情、描寫、議論交相輝映,歷史現實相互融合,感動人,震撼人的同時又啟發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這次第,又怎一好字了得!

  常言道:“綴文者須情動後而辭發。”樑衡的政治散文裡溢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感人肺腑的深情。《大無大有的周恩來》使我們感受到一代偉人溫暖高尚的人格和滿腔的熱忱,他的形象在我們心目中愈加高大,追隨著樑衡的腳步,踏進凝結了“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的武侯祠,腳挪動的瞬間,我們可以聽到孔明的低語,有白帝城接受託孤的真誠,有三氣周瑜的尖銳,有草原借箭的智慧,

  更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悵然。洞穿這《一千七百的沉思》我們領略到羽扇綸巾神閒氣定的孔明身上那份經久不衰的中國文人特有的人格魅力。

  樑衡的政治散文是周正的,嚴謹的,虔誠的,它有著一種脫去了浮華虛偽和醜惡的乾淨的美,即使是帶著悲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也能給人完美的驚顫。

  走進樑衡的政治散文吧,走進一個詩意的政治世界,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你的生命定會如灼灼春花,絢爛明麗!


讀樑衡散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