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演說家教師演講稿

  教師就像春雨,澆灌著幼苗。教師就像燭光,照亮著心靈。教師用那無私青春耕耘,讓花園裡鮮花更加燦爛。你用智慧領航,讓人生精彩不斷。那你知道哪些?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老師是一盞黑夜裡的明燈,為學生照亮求知的路。   老師是茫茫大海中的舵手,為學生揚起遠行的帆。   因為我們擁有著最多熱愛孩子的機會,所以,作為教師,僅僅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是不夠的。學生同我們一樣,也擁有愛,渴望被愛。沒有對學生的愛,就無所謂教師;沒有對孩子的愛,就無所謂教育。師愛是教育的基礎,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可以說,我們,在孩子的心目與期望中,更應該擔當起蠟燭的角色,為孩子點燃希望,並且照亮他們的一生。   那麼,應該如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共進步呢?  第一,用愛心溫暖學生,這是做好一名老師的前提。   如果說學生是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那我們就是三月裡溫暖的春暉。作為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發自內心的去愛、去體會。去感受。不能因他們的成績、表現而厚此薄彼。對學生來講,在他成長的歷程中,除了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外,剩下的就是我們了。倘若他在我們這裡沒有得到應有的愛,可以想象,這對他的生命來講,是一個多麼大的缺失。肉體的創傷是暫時的,心靈的傷痛才是長久的。只有用愛來感化,來彌補,學生才能在愛的雨露中慢慢成長。對優秀的學生,我對他們的要求更加嚴格,而對於差等生,我則給予了他們更多的關注,課上,給他們更多的發言機會並及時肯定鼓勵他們,課下,給學生補課並及時與家長溝通隨時瞭解他們的學習動態,在改作業時,也會對他們細微的進步進行表揚。總之,作為老師,對每一個學生我們都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在潛移默化中滋潤學生,輸送成長的養料。  第二,用細心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是做好一名老師的基礎。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幫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首先要用心發現學生的興趣點,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做到這一點,我們要不斷跟進學生的思維變化,瞭解學生需求,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關係,讓學生從一個個簡單而又意蘊深刻的漢字中建立起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為學生開啟探索奧祕的大門。  第三,用真心引導學生,這是做好一名老師的必備條件。   何為師?何為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我國自古以來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作為老師,要時刻提醒自己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我們就是學生的鏡子,如果自己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談何要求學生呢?所以,我們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動,也要有愛的能力與藝術,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在教師的道路中,我深知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將會始終警醒自己,時刻為學生照亮求知的路,揚起遠行的帆。

  二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我培訓過的學員少說應該也有15萬,我曾經教過考研全市第一的學生,每年聽我的課而通過四六級的人數,那是不計其數。同學們都很信任我,愛戴我,叫我小董老師,我自己也特別喜歡這個稱謂。

  然而作為一名老師,我有的時候總有一些困惑,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的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等等。有一次我在講四級翻譯的時候,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叫“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那種自豪感爆棚。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說,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自認也算伶牙俐齒,但是在那一刻我竟無言以對。

  是啊,她說的對,沒用,不能提分。但是,親愛的同學我並沒有在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剛剛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麼考試,我是在做教育!作為一名老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課堂上,所傳授的不僅僅是實用的知識,因為如果單純只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輸了!

  1997年,由美國IBM公司所開發出來的電腦深藍,挑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號稱為人類尊嚴而戰的卡斯帕羅夫,以一勝二負三平的戰績敗給深藍,當時就有人說這國際象棋太簡單,看我們的圍棋,博大精深變化無窮,你讓計算機玩個圍棋試試。二十年後的今天,就在今年的上半年,由谷歌所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程式,傳說中的阿爾法狗,以4比1的戰績,完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九段。這場人機大戰再次以機勝人敗的結局告終,那真是啪啪打臉。

  人工智慧,聰明過人;網路資訊,知識過人;電腦反應,敏捷過人,我們現在已經聽到了,有的家長有這樣的言論,說你看現在這個語文歷史網上資訊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數學物理有人工智慧根本也不用算,翻譯軟體越來越高階,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教育,還有啥用啊!是啊,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網上前段時間流行過一個段子,說我們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鳥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當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中默唸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唉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當然這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知識,更是提高個人的修為,增強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其實不僅僅是同學們,就我們老師也是一樣的,因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我,也開始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之後我們又牽強地說我們押中了多少個題,有多少個同學因為自己的學習之後提高了多少分,營造出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當年,我對研究考試技巧那也是樂此不疲,選項怎麼選,同學們記好,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齊頭並進選2B,參差不齊選4D,對不對!同學們特別地買賬,奉我為什麼考神、偶像、人生導師。慢慢的,他們開始問我一些跟學習不直接相關的內容,老師我不太想工作,那個我看同學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個研;老師我爸想讓我出國,我媽有點擔心,我自己也有點害怕,老師你說我是出國還是不出國;老師我本科學的是經濟,碩士學的是環境工程,你說我畢業之後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

  老師,我以後應該做什麼?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你們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西方的先賢們早就提出過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從哪來?我是誰?我要去哪?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自己要做什麼,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國、日本,這些國家的教育,是我們全世界學習的典範。以色列小學就開設宗教課;在德國中學生哲學是必修課;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我們看到日本的大學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學業之外,還要去參加茶道培訓、藝術鑑賞這樣的活動。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當時就問了一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那個日本的老師非常的淡然,說,這些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啊!才能更好地讓同學們瞭解自己。是啊,不瞭解自己我們怎麼可能知道我們將來要做什麼,如果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國家與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怎麼會有在戰火中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麼會有在二戰的廢墟之上崛起的德國與日本?

  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是如此啊,我們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我們文化的源起,就已經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為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裡,總有人不拋棄,總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教育是什麼,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幫助我們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有可能掌握個人的命運,並且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教育者,作為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教育、讀書的終極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再講課的時候,我還會在課程的規定時間之內,教給同學們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會多講五分鐘,我多講五分鐘的林語堂,多講五分鐘的許淵衝,多講五分鐘的王佐良……請別再問我,這有啥用?這五分鐘,我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謝謝大家!

  三

  女人永遠是最佳辯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關於女人和辯論的故事。

  名字叫做女人永遠是最佳辯手。

  我在辯論的賽場上拿過世界冠軍,拿過全程最佳辯手,也算得上是小有收穫。

  但是說實話,有一件事情真的非常丟人。

  但是在這裡我必須要向在座所有人坦白:就是在生活的辯場上,有那麼一個人,我是從來都沒有贏過,那個人就是我的老婆。”

  所以不知道在座各位會怎麼想,但是我本人是發自內心深處贊同一句話:“女人永遠是最佳辯手。

  但是,凡事總有原因,為什麼呢,後來我開始琢磨琢磨琢磨,我找到了第一層原因,男人總是輸,那是因為男人總是講道理。

  我有一個飽經滄桑和血淚的小小忠告,告訴在座所有的男士,就是當你面對女人的時候,你永遠永遠不要試圖講道理。

  因為她們會堅信你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欺騙的開始。

  我老婆有一次,她看中了一款包,她就把我拉過去說她想買。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女人,喜歡的包就只有兩個特色,第一美,第二貴。

  當然女人會比較關注它的前者,男人呢,只能關注後者。

  所以我老婆一直在看那個包的時候,我也一直在看那個包的價籤。

  我在數,個十百千。

  我當時數著數著我崩潰了,我趕緊把她拉到一邊,我揹著這導購我拉到一邊。

  我得說服她,我說老婆,你知道咱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最美的傳統美德是什麼嗎?勤儉節約呀;你知道當今中國經濟最欠缺的精神是什麼嗎?是支援國貨呀。

  你看看這個包,你看看這個包的價格,你知道它成本只有多少嗎,你知道它利潤翻了多少倍嗎。

  你冷靜一下,你跟我一起深呼吸。

  你想想看,我們家庭現在的經濟情況,我們的收入狀況。

  你現在買這麼一個包,它理性嗎,它負責嗎,它是個現在我們應該有的選擇嗎。

  你這麼漂亮一個大姑娘,你拎著這麼一個包走在路上,你遭賊惦記呀;你拎著這麼一個包去單位,你遭人妒忌呀。

  你考慮過單位和諧嗎,你考慮過人際關係嗎,你考慮過你辦公室大媽的感受嗎。

  我當時說實話,上到民族情懷、消費理念,下到買這個包的價效比、收現比、收益比、風險比、收支情況對比。

  我慷慨激昂、鞭辟入裡,我自己都已經快為我自己的沉穩和理性徵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