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是我們傳統的一個敬老愛老的日子。你知道重陽節吃的東西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重陽節吃的東西,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吃的東西

  古代把重陽節看作吉祥、長壽的節日。由於九是從一開始的個位中最高的數,古代稱“九”為象徵吉祥、長久的“至數”、“陽數”。九月九,恰逢至數相迂,兩陽相疊,故爾得名“重陽”。九月,正是菊花盛開時令,又有“菊月”之稱。吃菊花飲菊花酒,同重陽節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予。

  在重陽節,人們要飲象徵吉樣、祛災免禍的菊花酒。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以後就得盛行。由於菊花有散熱祛風、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譽為“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消百病”的藥酒。時至今日,每逢重陽節到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人們親朋邀集,結伴呼從,登高賞菊,宴飲大賀吉樣,盡情歡樂。

  花糕,即菊花糕點,是九九重陽的節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麵、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花糕質地酥鬆適口,有乾鮮果樹的混合異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點。

  重陽節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裡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佈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

  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隻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後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於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髮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夥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裡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鬥了幾個回合,瘟魔鬥他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

  潮州重陽習俗

  潮州人過重陽節不但有放風箏的習俗,還會製作美味的“油麻團”作為祭品。放風箏,潮州人叫做“放風禽”或“放風琴”。這是因為風箏都是以飛禽或相似飛禽的形狀製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稱謂。又因潮語的“禽”與“琴”諧音,故又稱之為“放風琴”。

  在潮州地區,當地人用“油麻團”作為祭品也有一定的來歷。因為“油麻團”的“團”,潮人在這裡讀“緣”,“團”正好與“緣”的讀音相同,因而古時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陽節“結緣”的重要習俗,其意是結個良緣。重陽節當天,左鄰右舍之間互相探訪,互贈“油麻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