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實用口才

  假如你因為緊張、膽怯或語無倫次而影響自己的思想表達,那麼,你的人格、個性和魅力也將被遮擋和掩蓋。如何才能在一大群人面前從容而立、侃侃而談呢?自信和勇氣是必需的,但光有這兩樣顯然不夠,我們還要勤於學習、加強口才訓練。

  一:肢體語言

  著名的人類學家雷·博維斯特對20世紀70、80年代的上千次談判過程和銷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有60%至80%的決定是在肢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同時,當人們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60%至80%的評判觀點都是在最初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裡即已形成。此外,研究結果還指出,當進行電話談判時,能言善辯的人往往會成為最終的贏家,可是,如果談判是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來進行的話,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資訊量,在總資訊量中所佔的份額還不到35%,剩下超過65%的資訊都需要通過非語言交流的方式來完成。所以,肢體語言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之一。

  瞭解肢體語言,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使你與他人的交流更為順暢,亦可為你的生活增添色彩!本章所述的肢體語言,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理論深入淺出,細緻縝密,故事生動活潑,且具有代表性,是你提升與他人溝通能力的必備技巧。

  二:卡耐基教你如何運用肢體語言

  1.眼睛裡有說不盡的話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們內心世界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反映。言談舉止間,說話者的喜、怒、哀、愁、樂皆由眼睛向對方傳達;對方不一定非要根據說話者說出的話來獲取資訊,“會說話的眼睛”所傳達出的感情,往往比聲音、言辭要直接得多。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柯雲路說過:“目光是一種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語言。”

  當人們彼此進行交流時,眼睛的開閉、目光持續的時間、瞬間的眨眼以及其他許多細小變化和動作,都能向對方傳達出資訊。

  例如:在人與人交談中,正視對方,是尊重對方的體現;斜視對方,是蔑視對方的體現;看的次數多,表明說話者對對方很重視或是心存好感,反之,則表明說話者對對方很反感;眼睛眨動的次數頻繁,表示說話者此時的心理狀態是開心、喜悅,當然,如果說話者是頻繁而急促地眨眼,說明他很內疚,但也有可能是他正在撒謊;如果在談判時,有一方不停地轉動眼球,表明他正在打什麼新主意或是會提出一些新的條件,談判的另一方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此外,在日常交流中,我們都有過不敢直視對方的經歷,這並不代表我們對對方不夠尊重,而是因害羞,或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所以不敢和對方有直接的眼神交流;當兩個懷有敵意的說話者正互相緊盯著彼此時,如果其中一方突然把眼睛移向別處,則表明他此時很膽怯,想要逃避、退縮。

  因此,當我們與人談話時,一定要根據談話的物件、內容、場合、氣氛,恰當地運用目光語,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談話效果。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做公開演說或電視講話時,從不戴墨鏡,因為他很注重通過眼睛來交流感情;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都是善於運用目光語的典範。

  當某一個人在談話中說出幾句俏皮話或機敏的答辯時,馬克思的眼睛總是在濃密的眉毛下快活地眨動,這是他對對方的機智、俏皮所做出的即時迴應;恩格斯在觀察人或事物的時候,他的目光從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洞悉深處,所以總是給人以深邃之感。

  2.手勢是語言的輔助工具

  日常生活中,一些失禮、不雅的動作、姿勢屢見不鮮,比如,有人在交談時喜歡高蹺二郎腿、隨心所欲地搔癢、習慣性地抖腿,或是將兩手夾在大腿中間和墊在大腿下,或是張開兩腿呈現“大”字形,或有女性在場時,半躺半坐、歪歪斜斜地靠在座椅上……這些都是非常不雅的表現,會給人留下缺乏教養、低俗輕浮、散漫不羈的不良印象。

  因此,在人與人的交流中,不同的體姿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和人的相貌同等重要。如果一個人“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會大打折扣。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在社會交際中,對姿勢的基本要求是:秀雅合適,端莊穩重,自然得體,優美大方。具體地說,對各種姿勢有以下要求:

  1.端正的立姿

  在各種場合,都要力求做到“站如鬆”,即站得端正、挺拔、優美、典雅。這是立姿的最基本要求。

  站立時,應頭正頸直,雙眼平視,嘴脣微閉,下頜微收,挺胸直腰,上體自然挺拔,雙肩保持水平,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且自然微屈,雙手中指壓褲縫,腿膝伸直,腳跟併攏,兩腳尖張開夾角45°,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之間。男女的立姿略有不同。男子站立時身體重心放在兩腳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雙腳與肩同寬而立;手可自然下垂,向體前交叉或背後交叉也可以。女子站立時身體重心在兩足中間腳弓前端位置,雙腳呈倒“八”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後交叉放置。

  站立後,豎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為中線的人體應大體成直線;橫看要有開闊感,即肢體及身段應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側看要有垂直感,即從耳與頸相接處至腳的踝骨前側亦應大體成直線,給人一種挺、直、高的美感。男女的立姿亦應形成不同側重的形象,男子應站得剛毅灑脫,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女子應站得莊重大方,親切有禮,秀雅優美,亭亭玉立。

  2.穩重的坐姿

  在各種場合,都要力求做到“坐如鐘”,即坐得端正、穩重、溫文爾雅。這是坐姿的最基本要求。

  入座時,應輕、緩、穩,動作協調柔和,神態從容自如。人應走到椅子前,轉身背對椅子平穩坐下,若離椅子較遠,可用右腳向後移半步落座。女子入座尤其要嫻雅、文靜、柔美,若穿裙子則應注意收好裙腳。一般應從椅子左邊入座,起身時也應從椅子左邊站立,這是一種禮貌。如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到欲就座處,然後坐下去。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

  落座後,應雙目平視,嘴脣微閉,面帶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雙肩平正放鬆,上身微向前傾,手自然放在雙膝上,雙膝要併攏。亦可雙腳一腳稍前,一腳稍後;兩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發兩側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時,一般只坐滿2/3,脊背輕靠椅背。端坐時間過長,可以將身體略微傾斜,頭面向主人,雙腿交叉,足部重疊,腳尖朝下,斜放一側,雙手互疊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著西裝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兩腳,而是並靠兩腳,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傾斜放置。起立時,右腳先向後收半步,然後站起。

  3.優雅的走姿

  在各種場合,都要力求做到“行如風”,即行得正確、優雅、輕盈,有節奏感。這是走姿的最基本要求。

  行走時,應昂首挺胸,收腹直腰,兩眼平視,肩平不搖,雙臂自然前後擺動,腳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時腳跟成一條直線。起步時身體微向前傾,身體重量落於前腳掌,行走中身體的重心要隨著移動的腳步不斷向前過渡,不要讓重心停留在後腳,並注意在前腳著地和後腳離地時伸直膝部;邁出每一步都應從胸膛開始向前移動,而不是腿獨自伸向前。男女的走姿及步態風格亦有所區別。男子的步履應雄健、有力、瀟灑、豪邁,步伐稍大,展示出剛健、英武的陽剛之美;女子的步履應輕捷、蘊蓄、嫻雅、飄逸,步伐略小,展示出溫柔、嬌巧的陰柔之美。還應看到,現代女性穿高跟鞋,主要目的不僅在於增加身高,而在於能收腹挺胸,顯示自身走路的動人的身姿和曲線美;而步態高度藝術化的時裝模特兒,與其說是展示千姿百態的時裝,不如說是在展示高雅美妙的走姿。

  三:運用體姿語的注意事項

  1.準確、適度

  所謂的準確、適度,就是要根據說話內容、說話環境、說話物件、說話目的的需要,準確恰當地運用體姿語。

  2.自然、得體

  就是要求體姿語的運用不故作姿態,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際場合。無論是從審美的角度,還是從表達功能的角度,體姿語的運用,都要自然、得體,做到既符合審美的原則,給人以美感,又符合特定的情況。

  3.和諧、統一

  體姿語言和有聲語言只有配合統一,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說話者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否則,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各種體姿語言也必須做到一致、協調。

  四:微笑是維持談話的催化劑

  英國詩人雪萊曾經說:“微笑是仁愛的象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泰戈爾也說過:“當人微笑時,全世界會愛上他。”

  在人際交往中,微笑是“潤滑劑”,是人們相互溝通、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橋樑。微笑可以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說話者可以通過微笑達到情感溝通、融洽氣氛、緩解矛盾的目的,同時,也為口才表達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幾乎所有行業的服務規範中都將微笑作為第一準則;服務業的老闆也幾乎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寧肯僱用一個小學還沒畢業的女職工——如果她能隨時展露出可愛的微笑,而不願僱用一位面孔冷漠的大學生。這話雖略顯極端,但是卻道出了微笑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一家服務單位的全體員工一直將“微笑,在您身邊”作為服務準則,當客戶進入營業大廳時,迎面走來的大堂經理會笑臉相迎,幫助客戶以最短的時間,明確業務流程;當客戶在視窗辦理業務時,業務員也會以親切可人的微笑為客戶服務。當然,他們也會得到客戶最真摯的迴應,即使偶爾會有個別客戶對業務員的微笑表現得無動於衷,他們也絕不會因此沮喪氣餒,相反,他們相信持之以恆的微笑服務一定會感化人心,一定可以換取客戶對他們更多的理解與信任。果然,微笑為他們迎來了良好的收益。

  除了服務行業之外,微笑的作用幾乎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微笑在交談、辯論、演講、談判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突出。例如:

  演講時,上臺與下臺時應微笑,這樣一來,既可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還可以在聽眾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當聽眾提問時,送上一縷微笑是無聲的讚美與鼓勵。

  表達讚美、歌頌等感情色彩時,應保持微笑。

  肯定或否定聽眾的一些言行時,可以配合著點頭或搖頭,面帶微笑。

  面對喧鬧的聽眾,演講者可略停頓,同時面帶微笑,這是一種含蓄的批評與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