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學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稿

  在畢業典禮上,校長一定有很多寄語給畢業生們。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參考。

  篇1

  上週,我到臺灣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主辦方看到行程後問我:第一次來臺灣,為什麼不多留點時間,體會臺灣?我告訴他們:學生要畢業了,我必須回去。有人問,有這個必要嗎?我很堅定:當然。臺北的夜晚,窗外細雨瀝瀝,流溢著一種古老而寧靜的幸福,我牽掛著你們的離校事宜,想象著你們的畢業典禮和將要簽發的4182份畢業證書。我在想,每一份畢業證的背後,承載著你們的父母多少辛苦的付出、多少偉大的期盼,又含蘊著教師怎樣的願望、怎樣古老的理想!那樣的夜晚,我在電腦上敲擊:即使不能親手為你們做什麼,也要守候你們成長的快樂與痛苦;即使不能親眼看見你們走,也要面朝你們離去的遠方眺望。

  今天,我站在了這裡,為你們頒發畢業證書,也要撥過你們學位帽上的流蘇。此時此刻,你們是否真正感受到了畢業證書的份量?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畢業對於一所大學的意義?

  畢業是一首古老而年輕的歌,它在不同人的心中唱響,或歡樂或憂傷,或高亢或悲涼,或激越或委婉。這些天來,你們的紀念冊、山水藏龍bbs上的畢業版,各種留言接起來應該和騰龍大道一樣長了吧。我今天想用畢業的英文——graduation——來詮釋你們的畢業,因為它不僅沒有“完成”、“結束”的意思,而且蘊含著開始、進步的意義。我想告訴你們,今天的畢業典禮,不是歡呼“結束”,而是慶祝開始;不是宣佈“完成”,而是紀念進步。

  三年或者四年前,你們來到藏龍島以前,也許已成為父母的終身期待,也許已成為鄉梓林間一個成功的標誌,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也已經模模糊糊和你們聯絡到了一起,家鄉中學的學弟學妹在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也許那個時候,你心中升起的不僅有對大學生活的無比憧憬,還有勃勃的雄心壯志。今天,三年或者四年已經過去,你們將要離開藏龍島,經濟師、會計師、律師、工程師,企業家、公務員、學者將成為你們的明天。但是,什麼是你們的明天呢?一份比別人更好的工作?一筆比別人更高的收入?一個更響亮榮耀的職務?同學們,在你們埋頭收拾行李、忙著離校的時候,抬眼望望未來的路吧!

  對於你們未來的路,我無法描述,因為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條路。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路不會又平又直,你們將遇到鮮花和坦途,也會遇到狹窄、擁堵、危險甚至無路可行。想到這些,我憂心忡忡。事實上,走向未來的過程真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們需要理解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需要保持怎樣的堅定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要克服怎樣的猶豫才能狠下心拒絕誘惑,要怎樣的自省才能在失落與失敗面前從容淡定。因此,在走向未來的路上,第一個需要被排除的阻礙,應該是你們自己。

  畢業典禮致辭對於校長,是一首古典奏鳴曲。第一樂章是快板——抒情的漫談,第二樂章是慢板——深沉的感悟,第三樂章是諧謔曲——誠懇的忠告。王爾德說:“對於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給別人,因為它對你沒有任何用處。”也有人說,自動送上門的忠告,沒有價值、幾乎註定被忘記、也可能永遠不會被實踐。但我相信,忠告是從來都不需要想起,卻在某個夜晚,你抬頭仰望的那片天空中閃亮的星星;是在某種時刻,你內心深處狂風暴雨過後的彩虹;是在某人面前,你恩仇盡泯的舉杯一笑。

  你們從幼兒園到大學,上過的課程都數不過來了吧。談起課程,幾乎與幸福無關,不得遲到早退的紀律、做不完的作業、令人頭痛的考試,還有老師不斷的催促和家長不停的嘮叨。但我最近在瀏覽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課程時,發現哈佛大學有一門幸福課,雖然授課教師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講師——塔爾賓·夏哈爾——一位哲學與心理學博士,但它的選修人數已經超過了哈佛的王牌課程——《經濟學導論》。許多學生反映,幸福課和經濟學導論一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夏哈爾先生認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追求幸福,因此,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通常,人們衡量商業成就,使用的是金錢標準,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與虧損,但衡量的標準卻不是金錢,而是幸福感。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負面情緒就是支出,正面情緒就是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所以,幸福就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而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因此,我們必須要記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遵從你內心的熱情。選擇做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事情,不要只是為了輕鬆而選擇,或者選擇只是別人認為你應該做的事。

  第二:學會失敗。成功沒有快捷方式,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第三:接受自己。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第四:慷慨。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的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是,我們也在幫助我們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的幫助他人。

  第五:運動和睡眠。有規律的鍛鍊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此,每次30分鐘的體育運動將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雖然有時熬夜不可避免,但每天7—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好的投資,它使你在醒著的時候,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第六:勇敢。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雖然心中恐懼,仍然勇往直前。

  第七: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你的幸福感一定會不斷上升。

  課程無論多麼受歡迎,所能教給你們的東西也是有限的,但它會在你們不同的人生中、多樣的創造裡、默默的奉獻中變成無限。重要的是你們要學會在付出之前,讓自己先變得“擁有”。我願你們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懂得用愛心去呵護他人,感受到手拉手一起走的幸福。願你們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懂得用熱情去溫暖世界,感受心與心相通的快樂。社會上有一些人,永遠只能得到金錢和職務,我願你們得到的更多——願你們收到他人的感念、收到自己的感動、收到生命的感悟!

  同學們,經院有清麗的湖水,也有軟碧的草茵,我在這裡見證你們的成長,你們的名字將鐫刻在湖北經濟學院的校史中,校史陳列在你們住過的宿舍裡、你們借閱過的圖書中、你們奔跑過的運動場上、你們晨讀過的林間小徑深處……,也許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是因為有了你們的足跡而美麗!你們是湖北經濟學院的年輪和光陰故事,是湖北經濟學院永遠不會忘卻的記憶。

  眺望你們離去的遠方,我想說,你們無論走得多快,都要記得看看身後的腳印、村莊、影子,告訴自己是誰、屬於誰,不要讓心靈失去故鄉!

  眺望你們離去的遠方,我想說,你們無論走得多遠,都要記得看看前面的路標、路況、車站,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要忘記了為何出發!

  眺望你們離去的遠方,我想說,你們無論走得多難,都要記得看看身旁的同伴、行人、風景,明白自己為誰而喜、為誰而憂,不要一路唱著無詞無曲的歌。

  同學們,未來的路很長,一切都要你們自己去承擔。希望你們記住,累了就回來歇歇吧,經院永遠會為你們保留一個座位!

  謝謝大家!

  篇2

  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共同見證你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的輝煌時刻。首先,我要為你們即將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願:祝你們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願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幸福快樂!此外,我還要代表學校,向培養你們成長成才的父母及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誠摯的問候!

  今年,我校共有5005名同學畢業,其中,本科生4937人、碩士研究生68人。除部分同學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外,多數同學將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鳳凰花開季,學子離別時。親愛的同學們,此時此刻,我知道對於即將走出大學象牙塔的你們,心中難免會有離別時的幾分惆悵與幾許感傷。畢竟,大學這段時光承載著你們太多揮之不去的美好青春記憶,記錄著太多你們為了理想努力拼搏的難忘精彩瞬間。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情相似。身為你們的校長和師長,我在為你們的學有所成倍感歡欣之餘,又何嘗不為你們的即將遠離而依依不捨。此時此刻,我也要衷心地跟大家說聲:謝謝!感謝你們一路走來、伴隨並見證著母校不斷成長壯大,一起為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教育碩士授予權單位評估、省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評估、省級文明學校評估而努力拼搏。你們在校期間的每一次精彩表現,都充分展現了新一代漳師人自強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風貌。我為能和你們一起與漳州師範學院同行而感到自豪,為你們的成長和進步而感到欣慰,更為你們即將走向社會、承擔起崇高的社會責任而感到驕傲!

  同學們,今天,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在臨別之際,我作為大家的師長,也作為大家的朋友,準備了一句話送給同學們,那就是:“人生要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要有胸懷祖國的氣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得以永恆;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實現價值。同學們風華正茂,應當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自覺地與祖國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應當把追求卓越人生、實現人生價值與服務祖國和人民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管身處哪一時期,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作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服務社會的奮鬥過程中追求卓越人生、實現人生價值。

  同學們,你們當中的很多人,已有過到中小學或幼兒園從事實習支教的經歷,並在支教過程中收穫到了實習支教工作的快樂,也感受到了實習支教生活的艱苦。你們應該也都知道,我校物理系畢業生李丹,毅然選擇放棄城市優厚生活條件、自願報名遠赴寧夏邊遠地區支教,在病重期間仍然牽掛著自己的工作和資助的兩名寧夏學子的感人事蹟,把自己最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深刻地詮釋了卓越人生的價值涵義。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