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嬌養孩子,怕孩子出去玩會被人欺負,會跟別人學壞,會不安全等,於是就對孩子採取種種過分的保護措施,實際上這樣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的培養十分不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通過分析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特點,我提煉出的關鍵詞是同伴關係,幼兒同伴關係是通過相互作用的過程表現出來的,這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不熟悉到熟悉,從低階到高階的發展過程,這裡我們可以從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大班幼兒三個階段來對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特點進行概括總結:

  小班幼兒: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步入幼兒園,同伴交往開始發展,三歲左右幼兒處於認知發展為自我中心期,更多的幼兒處於獨立遊戲中,因此衝突時三歲小孩經常遇到的事,而之所以衝突是因為幼兒還還不止如何處理髮生的事情,如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會因為玩不到別的小朋友的好玩的東西就直接動手,這是自我中心化造成的。所以小班幼兒的同伴交往不穩定,具有隨機性,處於懵懂的渾濁期。

  中班幼兒:中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逐步發展,交往相對增多,受忽視的幼兒也明顯減少,如有的小朋友會只顧著自己開心而搗亂別的小朋友正在進行的遊戲,這樣導致多數小朋友不喜歡他,這種行為在這一階段經常發生,容易出問題。中班幼兒這一階段同伴間的交往開始穩定,交往物件上有明顯的指向性,更加多元化,對消極地社會行為更加敏感,同伴關係處於鮮明的分化期。

  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同伴之間分化程度穩定,對同伴的偏愛程度更加明顯,不受歡迎和特別受歡迎的幼兒差異很大,如幾個好夥伴在一起踢足球,別的小朋友參與的話他們就會表現出很不歡迎的態度甚至追打。此階段大班幼兒的交往已經完全分化。同伴關係相對穩定。

  根據以上的概括性的總結,我認為家長應適當教給幼兒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技巧,適當的幫助與提醒。所以根據幼兒人際關係的發展特點,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培養:

  應該教育孩子與他人交往時要大方,要學會分享。。父母心疼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可以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識地提醒幼兒,設想交往的過程及交往中出現的問題。

  比如:遇見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家長應主動提醒孩子與其打招呼,問好,幫助他邁出交往的第一步,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有利的;

  在遊戲交往中提高。幼兒喜歡遊戲,他的小夥伴就是最理想的遊戲玩伴,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的快樂和滿足,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學習性的遊戲讓孩子參與,如找數字寶寶等等。

  啟發孩子多和同伴兒交往,並及時的鼓勵孩子積極地交往,體驗合作的樂趣。幫助孩子交朋友。孩子還小,在很多方面都會需要家長的陪同和幫助,家長在幫助孩子交朋友時應該注意三點:一是尊重別人,讓幼兒學會寬容,真誠對人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二是相信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告訴他們要學會克服困難,充滿自信,時時保持樂觀自信的好心情;三是會化解矛盾。當幼兒之間出現了問題,不能一味指責或是哄騙,要讓幼兒學會容忍、理解和原諒。

  家長培養幼兒人際關係能力的方法

  創造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家長不能擺出"長道尊嚴"的面孔訓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應該讓孩子知道,適當地讓孩子"參政議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更應想到孩子,聽聽他們的意見。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應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做客時,儘可能帶孩子參加;家中有客來,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不要一味地將孩子趕走。

  父母要做交友的表率。一個不善於與他人交往、閉門自守的家長一定不會教育出活潑可愛、樂於結交朋友的孩子;一個對待來訪的客人冷漠、不熱情的家長同樣不會使孩子對他們的同伴熱情起來。所以,家長要善於交友,樂於與人交往,交有德、真誠之朋,拒損友、惡友;與朋友聚,多談有益之事,少出無聊、庸俗之言,更不可動輒就杯來盞往交一些酒肉朋友,切實用自己良好的人際關係教育薰陶孩子。

  鼓勵孩子走出家門。交往的技能只有在與人交往中才能學會。家長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開啟生活空間,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廣交朋友,如參加樂友組織的聯誼活動,經常邀請孩子的夥伴或朋友來家做客,帶孩子到朋友家裡去等方式,儘量多地為孩子創造與朋友、同學乃至大人接觸的機會等。

  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經常性的訓練非常必要。有些社會交往技能是必須“教給”的,如怎樣參與到別人的遊戲活動中去,怎樣對同伴的友善行為作出回報,怎樣與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樣給予同伴關心、幫助和同情,在這些時候應該說什麼話,做出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經常向孩子講述這些,比單純讓孩子模仿別人效果要好得多。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識別朋友,哪些朋友可交,哪類朋友不可交,並說明道理,真正讓孩子掌握選擇朋友的方法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