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

  班主任如何與學生家長交往,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力量,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01

  一、提高自身修養,博取家長信任。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師德修養。師德修養最可貴的就是為人師表,樂於奉獻。教師的為人師表不僅感化學生的心靈,而且還通過學生作用於感化家庭和社會。在與家長的接觸中,要始終讓家長能感受到:你是“一個教師,是多麼高尚的人”。作為一名班主任,在與每一位家長的談話中,一定要能反映或體現我們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給你教育能令他感覺放心、安心。作為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平時應該多多觀察孩子、關心孩子,善於開啟孩子的“心鎖”。

  二、平等對待家長,樹立公正形象。

  由於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狀況的不同,我們作為班主任的不能人為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是碰到處理學生問題且涉及到雙方家長,班主任在接待家長時絕不能帶著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職取人,以財取人。班主任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講究談話的內容、方法和語氣。班主任“為人師表”,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是學生的一面鏡子。班主任的理論水平、道德修養、處事原則等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反之,則會給學校、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給學生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進而轉化為對社會的失望,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信任尊重家長,做到胸襟開闊。

  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都那麼要強、愛面子。班主任絕不能“越位”地訓斥家長,“居高臨下”地說:我要你怎麼做,你應該怎麼做。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結果,使家長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幹。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當學生有錯時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對於學生的學習,不給家長增加負擔,但必要的檢查還是應該的。不歧視差生家長,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家長如果針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見,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四、聽取家長意見,共商育人良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最初開啟學生智慧心靈重要的一環。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一般來說,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了如指掌,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家裡的情況。利用家訪、家長會和電話經常同家長聯絡,對班主任全面瞭解學生,進而管理好班集體有很大的幫助。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02

  1、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這是溝通的必要準備。一個有問題的學生,他的背後往往存在一對有問題的父母。因此,要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要清楚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家庭結構等學生性格成長的環境因素。這很有利於我們對症下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2、要平等對待家長,樹立公正形象。由於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狀況的不同,我們作為班主任的不能人為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是碰到處理學生問題且涉及到雙方家長時,且不可以貌取人,以職取人,以財取人。班主任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講究談話的內容、方法和語氣。班主任“為人師表”,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是學生的一面鏡子。班主任的理論水平、道德修養、處事原則等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反之,則會給學校、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給學生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進而轉化為對社會的失望,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平等相待,是溝通的橋樑。對家長,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一定要客氣,要注意禮節,不起高調,不發火。要以平常心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知道糾正學生的錯誤是班主任工作的職責,也是家長的願望。班主任與學生家長距離近,語氣隨和,提出的要求和建議就能被家長愉快地接受。

  3、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尊重家長是處理好班主任和家長關係的首要條件。要尊重家長的人格,絕不能說侮辱家長的話。學生做錯了事,違反了紀律,損害了集體榮譽,這當然讓班主任惱火,但是,千萬不能把氣撒在家長身上。見到家長,或者是拿起電話,二話不說,就數落學生在校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渙夾形????岡鵂頁ぃ?眉頁ち熳哐??D闃煌家皇鋇淖焱純歟?峁?竊斐傷?角樾鞫粵ⅲ?壞?撕α搜??男牧椋?漣?擻爰頁さ墓低ǎ?夠嵩斐剎渙嫉納緇嵊跋臁R蛭??頁せ岬繳緇嶸洗??ldquo;這個學校的教師水平太低”。

  由於家長和教師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他們在經歷、經驗、思想水平、知識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種經驗、思想和知識的互補,恰恰是雙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與家長談話時,要尊重家長,面帶微笑,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場吸引磁鐵一樣讓人無法拒絕。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都那麼要強、愛面子。班主任絕不能“越位”地訓斥家長,“居高臨下”地說:我要你怎麼做,你應該怎麼做。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結果,使家長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幹。事實上,我們能夠從家長身上得到大量資訊,也能從家長的厚望中激起從事教育事業的崇高感和責任心。很多家長又能從老師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識技能和為教師的師德精神所感動。這樣,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我們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不歧視差生家長,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家長如果針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見,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摒棄自己是“專業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誠而耐心地傾聽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援。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4、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捕捉資訊。多數班主任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洩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輕者回去拿孩子出氣,重者當面和你理論。這樣很容易使我們陷入被動。千萬不要說自己忙,沒時間聽家長說話。你忙時就不要約見家長。傾聽也是一種尊重,只有傾聽,家長才能聽你的。只有傾聽,才能把心連在一起,把教育的力量合在一起。一個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很注意與家長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