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技巧

  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之與老師溝通中的“要”

  “家長們往往帶著自己的很多判斷而來,對問題先入為主,誤解我所說的話,這會讓我們之間有距離。”一個四年級的老師說,“在和家長還不太熟悉的時候,即使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面對家長的先入為主,也會感覺很糟”。

  如果老師覺得自己被冒犯,他們就會有所保留,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效果。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方法能幫助各位家長更加順暢的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儘可能多的聊聊孩子的情況,給出一些靠譜的建議。

  1. 先肯定老師,再問問題。

  老師也是有壓力的,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被別人看到。如果你善於發現老師的長處,一見面先表達讚美和認可,他會對你很有好感。比如:“我們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你寫的對孩子的期末評語,我們知道你對孩子非常的用心。”這會讓老師很高興,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也才會願意去溝通自己做的不足之處。類似這樣的正面反饋甚至比送禮物更好。

  2. 告訴老師你和孩子都非常信任他

  信任對老師來說非常關鍵。我們通常不會教醫生如何看病,但常常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老師們希望自己的專業性被認可,不僅得到家長的信任,還希望被孩子信任。你可以告訴老師一些孩子平時說的話,比如“我女兒說你比她見過的其他老師講得都清楚。”

  或者更加具體:“這學期三角形那一章你講的太好啦,孩子學得特別有動力。”如果你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可以提前問問孩子,讓他說一些老師的優點。

  3. 跟老師多談談孩子在學校之外的情況

  有些家長,尤其是職場父母,跟老師溝通不太積極。還有家長期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非常瞭解,對孩子負所有的責任。

  但實際上,老師有幾十個學生需要照看,他可能很瞭解孩子學科上的強弱,但還需要家長提供很多其他資訊,以便更全面的認識孩子和激勵孩子。可以跟老師談談孩子最喜歡的書、遊戲、電視節目、電影、運動、音樂、愛好,甚至於孩子在家分擔的家務活,比如照顧弟弟。老師越瞭解孩子,就越容易針對孩子的特點教育他。

  4. 即使是在討論孩子的問題,也儘量使用正面的語言

  家長談論孩子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看法。

  比如,老師反映你的女兒在課堂上不守紀律。你可以坦率的承認問題,但同時從積極的方面去闡釋:“我女兒真的是非常熱情活潑,大家都很喜歡她的性格。我們在家的時候,也在努力給她立規矩,希望她能更自控。老師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尋求幫助會進一步讓老師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但如果你只是迴應:“是啊,我女兒真的很麻煩。”你就強化了老師的問題視角,他會覺得孩子的確很難管教,而不是“熱情活潑”,如果負面的評價漸漸成為一個標籤,老師可能不再願意費心管教孩子了。

  5. 保持心態的開放

  即使孩子所在的學校大環境和硬體設施不是很好,也不代表老師不會全身心投入對孩子的教育。任何老師都希望家長在溝通時放下偏見,集中注意,就像期待課堂上學生好好聽講一樣。多一些眼神的交流和手勢,和老師正面的溝通。少一些四處張望,雙手抱胸。

  之與老師溝通中的“不要”

  我們都不希望老師對自己印象不好,比如“這個父親太挑剔。”“這個媽媽太固執。”一個老師的評價會影響到其他老師的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能避免這些問題呢。

  1. 不要拿著一堆孩子的試卷走進教室

  如果你進門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堆卷子,老師會覺得很有壓迫感。他會認為你對孩子的成績很不滿意,有一堆的問題要挑戰他。如果你只是想客觀的討論一些孩子的學科弱點,最好把試卷放在包裡,先聊一些其他的問題,再拿出來與老師溝通。

  2. 不要大肆批評其他的老師、校長或者學校

  即使你說的沒錯,老師也會覺得受到了攻擊,就像你批評了他們自己一樣。因為那是他朝夕相處的同事,天天工作的地方。你的批評只會減少他對你的信任。

  3. 不要批評其他的家長或者孩子

  大多數情況下,關注自己的孩子就好了。如果是不得不說的問題,比如孩子被同學欺負。儘量冷靜的陳述事實,舉一些詳細的例子,如果有其他的孩子在場看到了,最好告訴老師。因為衝突是雙方的,如果家長的情緒太強烈,老師也許會覺得你不客觀。

  4. 不要指責老師偏心

  一位老師回憶說“有次我跟一個媽媽說她女兒上課不舉手就直接回答問題。她說我聽別的家長說你只喜歡男孩兒,不喜歡女孩兒。我覺得你對我的孩子有偏見。”不論事實如何,這樣正面的質疑並不能解決問題,老師可能會想躲著你,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好處。

  5. 不要遮掩或否認孩子的問題

  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幾乎所有的親師溝通都會談到孩子存在的問題。然而,有些家長不太擅長應對壞訊息。也許是出於恐懼或是自己的焦慮,選擇否認孩子的問題。這樣的態度對解決問題並沒有幫助。老師可能已經觀察了很久孩子,或者與其他的老師做過溝通,提出問題更可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質疑家長。如果家長逃避問題,會讓老師覺得很沮喪。他得不到更多的支援,很可能會選擇放棄努力。

  6.不要找藉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老師進行溝通,往往故於“工作忙”等原因。這樣的家長,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做家長的“天職”。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7.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有些家長總是說“一切都聽老師的”這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能放棄做家長的權利,而是要和老師協商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