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與家長溝通

  家園互動工作是幼兒園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不斷提高教師與家長溝通藝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溝通”也就是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碰撞。下面小編整理了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法01

  一、用微笑迎接家長,快樂渲染。

  在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提倡微笑服務,我想我們幼兒教師也不例外。早上,當家長迎著陽光走進幼兒園,出現在教室門口時,看到笑容可掬的老師,聽到老師與孩子的親切問候,或許家長們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家長們會很放心,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像在家一樣。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園接孩子時,老師微笑著對家長說:“您的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得很棒!”也許家長的勞累會立刻減輕許多,當家長有事晚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著說:“不用著急,沒關係的,孩子很聽話。”有怎能不讓家長感動呢?微笑得力量是無窮的,而對於我們老師或許它是你啟動家長心扉的鑰匙。

  二、尊重理解、藝術溝通。

  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是最簡單的人和人的交往,是從陌生人到為了孩子而相識、相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過程。對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家長,不同知識結構的家長,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老師應做到不同的家長用不同的話,遇到不同的情況要不同對待。

  首先,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尊重家長,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談們的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要努力營造 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然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同時這種肯定也能讓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也會得道延伸,能有效的促進家園互動。

  再次,對待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可是無論家長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孩子送進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 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和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其次,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與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的使用語言,我們要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找出不足,這樣家長會比較容易接受。再有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切入主題,待家長稍微平靜的時候在自然的引出主題。

  最後,就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不足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援,以便家園共同音高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信我們只要用真誠、平等和愛孩子的心,在加上適當的方法見解與家長溝通、交流就會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援,讓我們家園合作更進一步!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法02

  家長委員會

  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瞭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客座教師

  通過調查,許多家長素質較高,具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願望和能力。我們不妨以幼兒為中介,讓家長自願報名,然後根據活動內容選擇具有相關知識能力的家長共同備課,保證質量。客座教師活動的開展為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的機會。教師從家長所擁有的專業知識、生活經驗中獲得幫助,家長從教師身上獲取教育經驗技能,而且更加了解老師的工作。孩子們也在活動中倍感親切。

  3家長辯論會

  以往的家長會多以老師說教為主,家長興趣不大。我們可以改變老的形式把家長會改為家教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併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4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視窗。老師們似乎已習慣於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麼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5家園共育袋

  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週,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 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還可隨時將幼兒在園情況,教學內容及需家長幫助等寫好,放入袋中。由於袋裡裝著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週末將袋子帶回家,週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於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6個別化的家園溝通

  由於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絡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頻網,並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於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型別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係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並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於與教師接近,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係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非淺。
 

1.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2.幼兒園老師怎樣與家長溝通

3.幼兒園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4.幼兒園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5.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6.家長如何與幼兒園老師溝通

7.幼兒園老師如何與家長做好溝通

8.家長如何與幼兒園老師溝通技巧